湖心亭茶楼里,炒茶师现场展示技艺本报记者周馨摄
戴着口罩在九曲桥上拍照、赏鱼,成为小长假期间豫园商城一道别样的风景……昨天,记者在豫园商城看到,商城内商户复工率超过九成,多家老字号推陈出新,激活商圈活力。
炒茶师傅赶工忙
“服务员,来一杯龙井、一碟铁观音鹌鹑蛋、一碟茶干……”一早,一名老伯走进豫园湖心亭,开启“孵”茶馆模式。
听着这些熟悉的点单招呼声,炒茶师沈师傅露出欣慰的笑容,老茶客回来了,茶楼一天比一天热闹。同时,一些陌生的面孔也陆续走进茶楼,选择临窗的位置,点一杯明前茶,一边喝茶一边拍照。
沈师傅特意将自己的一套炒茶设备安置在茶馆1楼入口处,向市民和游客展示手工炒茶技艺。对着一只温度高达160摄氏度、滋滋冒着热气的铁锅,已有30多年炒茶经验的沈师傅将双手伸进锅里,平均每3秒钟翻炒一次,每天徒手在滚烫的锅里翻炒1万多次,笑言早已练就一双“铁砂掌”。
“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这是手工炒制明前西湖龙井的基本流程。”沈师傅一边炒茶一边向茶客介绍十多种炒茶动作、需要的火候等,手工炒的茶香味更浓郁、持久,口感也更甘醇。
复工后,沈师傅每天炒茶15斤左右。昨天,他特意多准备了一箩筐翠绿的茶叶绿芽。“提前一个小时就赶到茶楼,计划炒30斤茶。”沈师傅笑道,让更多人喝上清爽、香甜、顺滑的明前西湖龙井,品一品春天的味道。
老字号推新菜单
“春笋的口感非常糯,真好吃!”昨天,市民周小姐品尝上海老饭店新菜时,第一时间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了图片,并手工点赞。
上海老饭店恢复堂食后,开放了原来三分之一左右的区域,座位数减少至原先六成左右,较高的上座率让他们对消费市场的复苏充满信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第六代传承人、上海老饭店厨师长朱松涛笑道,复工第一天,他们团队就开始筹备起春季的新菜单。短短5天,“雏形”出来了:春笋、秋葵、绣球菌、青豆瓣、塘鳢鱼、太湖银鱼……新菜品以春季时令食材为主,体现春季菜的鲜、嫩,口味清淡、软糯。
一道道创新菜品碧绿清新,清香爽口,从色彩到口感都有春天的味道。在绿波廊,厨师团队用香椿、青豆瓣、笋壳鱼、塘鳢鱼这样的春季时令性食材,还巧妙融入日式、西式烹饪元素,推出一系列创新菜品。“年轻人吃饭都习惯让手机先‘吃’,晒朋友圈,最后是自己吃。”绿波廊的“掌门人”陆亚明笑着说,他们研发新菜品融入这批新生代顾客的消费需求,不仅在口味、品质上做足功夫,也努力提升新菜品的“颜值”。一道枣香三色核桃团,他们分别用了青汁、南瓜泥、巧克力粉调色,不仅吃起来口味好,视觉效果也很好。
防疫措施不松懈
在有序推动复工复市的同时,豫园商城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毫不松懈。
豫园商城8个出入口均安排了工作人员对进入商圈的人做好体温监测和登记,并要求进入商城的人员出示随申码。
在九曲桥广场,两名工作人员一边巡视一边提醒游客不要聚集;在春风松月楼的外卖窗口,最新推出的小茴香草净素包子备受青睐,工作人员提醒排队的消费者保持1米间距。
豫园商城还采取严格的消毒工作,已增设防控、消毒装备,采购了一批大型消毒设备。对广场和楼宇等公共区域、门把手、扶手、电梯、卫生间等,每日定时严格消毒。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和游客进入热门景区、餐厅等公共场所,不聚集,在密集的地方还是需要做好防护。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