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青西的水源涵养林是网友镜头里的“九洲仙境”本报记者徐程摄
望木成林是一种什么感受,会不会是仿佛阅尽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青西练塘,“藏”着一片水源涵养林,这片面积达2万亩的林地,是沈伟峰看着“长大”的。说是水源涵养林,自然是依水而生。太浦河、泖河、拦路港、大蒸港,四条河域贯穿其中。
“这里是2003年、2004年开始造林的,这片水源涵养林的主要功能是净化水质和空气。”青浦练塘农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伟峰说起这片林地的由来,就像讲起了自己孩子的故事。叶港、东田、练东、东泖、泖甸……沿着河域,他细数起林地跨越的村落,练塘镇25个村,这片水源涵养林覆盖过半。
柳树、香樟、桂花、女贞、水杉……沈伟峰并不避讳地说,当年造林并没有如今生态廊道建设时的完整规划,没有什么景观设计,甚至没有基础道路的建设,林子里的树也没有特别地选择,“几乎上海能种的树都种了”。只是当初种下直径3厘米的树苗时,他或许并没有想到,十多年后,这片如今规划了24公里生态步道、面向市民开放的林地,因着绿树成荫的高颜值,成了“网红林”。
“九洲仙境”是更为网友们所熟知的这片水源涵养林的代名词。西接嘉善、北临金泽、东通松江,在市民的镜头里,“仙境”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诠释着属于江南水乡却又不同于白墙黛瓦的另一种美。
十多年来,沈伟峰几乎每天都会到林地里走走看看,时而沿着步道、时而开车绕着林地巡查。要说最大的变化,他笑说,“真的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如果早上七八点,或者下午四五点过来,都是鸟叫声。当然野生动物也多了,在林地里搭个帐篷,偶遇这些林地真正的主人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跟随生态步道建设而来的,是一些小型的赛事,是闲来休憩的附近居民,是带着移动音响来跳广场舞的阿姨妈妈,还有举家前来搭起烧烤架子的市民游客。“我们有养护团队和专门的巡逻队,负责平日锄草、清沟、卫生保洁、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还会做好森林防火和野生动物保护的专项管理。因为是开放式林地,来的人多了,常有在路边烧烤的,我们会提醒游客在走的时候一定要彻底灭熄火种,这点非常重要。”
“现在这里最大的树,直径大概已经有四十多厘米了吧。你看,柳树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柳絮沿河飘飞,香樟落叶泛红,桂花新发的枝叶也是鲜艳的红色,三色路标的步道在林中蜿蜒,现在正是这片树林最美的时候呢。”对这片林地的情感,在沈伟峰的话语中自然流露。
这个春日,如果你恰巧路过,或是有一日闲暇,不妨和这片水乡林地来一场浪漫的邂逅吧。
本报记者 毛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