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艺术混搭 张文宏新著法西语版预计5月底出版 当芭蕾遇上昆曲与建筑
第14版:文体新闻 2020-04-16

当芭蕾遇上昆曲与建筑

上海芭蕾舞团跨界新作致敬医护人员

《起点Ⅲ——记忆的碎片》联排现场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昆曲演员张颋(上)与上芭演员同台演出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上海芭蕾舞团重新站上了“起点”。5月8日-10日,上芭将携2020年原创现代芭蕾专场《起点Ⅲ——记忆的碎片》登上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的舞台。

昨日,《起点Ⅲ——记忆的碎片》在上芭排练厅首度揭开神秘面纱。此专场,由《浮生一梦》《青蓝紫》《曾经的家园》三个小作品组成。当芭蕾遇上昆曲和建筑,将擦出怎样的火花?这部酝酿、创作于战疫期间的“混搭”作品,承载着主创团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还有对战斗在一线医护人员的深深敬意和满腔感动。

唱着昆腔舞着水袖

很意外,昨日上芭排练厅里出现昆曲表演艺术家张静娴的身影,原来她的学生张颋加盟了《起点Ⅲ——记忆的碎片》中《浮生一梦》的创作。

这部作品以《游园惊梦》为故事灵感,以梦境为依托,引出当代人对生活的哲思。编导吴虎生将东方的昆曲与西方的芭蕾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一次大胆的跨界尝试,描述了一个当代青年在踏入梦境后与梦中人相遇,游离于虚与实、前世与今生之间的故事。梦境虽然美好,但转瞬即逝;现实虽然重要,但是否就不再需要梦想。

十分难得,唱着昆腔舞着水袖的张颋穿插于芭蕾少女中并无违和感,虽然少了琴笛伴奏,但昆腔自有其节奏和韵律,在钢琴和大提琴舒缓的乐音中悠悠而至,而那飘忽的水袖,就像掉落的花瓣中吹过的一缕风,别有韵致。

在张静娴印象里,这也是芭蕾和昆曲的难得携手。中西两种古典艺术要在一部作品中浑然天成又不影响各自的美丽,并不容易。团长辛丽丽说:“跨界的想法由来已久,但找到契机并不容易,这次也是难得机缘。”吴虎生为舞者设计的具有戏曲韵味的舞蹈动作也是让两种艺术分外融洽的关键。据悉,这部作品还将配以具有中国风的意境舞美。

建筑元素铺陈主题

和《浮生一梦》呈现迥然质感的独幕芭蕾舞剧《青蓝紫》,“生长”于现代都市,带有强烈的时代感。这部联合建筑设计师傅国华共同创作的作品,探寻现代芭蕾与建筑元素的灵感碰撞。舞蹈借助三种颜色逐渐变深的关系来映射其结构和主题:以由浅入深的视角,层层剥开灾难中向往新生的人们,寻找、赞颂灵魂深处那一股始终向往美好的力量。

灾难的突然来袭让城市生活变得不同往常,虽然充满慌乱与无助,但逆境中人们依然对灾难之后的阳光有着向往和渴求。在编导吴虎生看来,这份强烈的渴求是生的力量。

作品最出挑的当属最后一段四人舞蹈。资深芭蕾明星范晓枫和张文君,对每个舞蹈动作的细腻处理,以及和音乐贴合的交融感,让人迅速入戏;而芭团最年轻一代许靖昆和赵美慈的飘逸舞姿也让人感受到青春扑面的气息。

交响芭蕾诗化呈现

由王昊编导的《曾经的家园》,音乐改编自维瓦尔蒂的《四季》。经典旋律下,以交响芭蕾的编舞手法,运用现代芭蕾的肢体语汇,诗化地呈现出人类家园的多番景象,在宁静与喧嚣之间、茂盛与斑驳之间,发出守护生态、守护家园的呼吁。

作为这部原创现代芭蕾专场的压台舞段,作品中的群舞气势磅礴中不失错落有致,为人们呈现的是对“曾经的家园”的美好记忆。

因疫情影响“停演不停工”的上海芭蕾舞团,自年初巡演回归隔离14天后,便陆续开始练功,舞蹈演员的特殊性在于“不进则退”,演员们也是铆足了劲头哪怕戴着口罩也不能停止练舞。诚如上芭团长辛丽丽所言:“在最艰难的时期,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艺术创作,就是等待这一天,将这一曲曲生命的赞歌献给抗‘疫’一线最可爱的人。同时,也为人们传递爱与希望的力量。”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见的,数月的“封闭期”于芭团演员们而言就是“闭关修炼”的时机,《起点Ⅲ——记忆的碎片》则是这群努力的舞者交出的2020年第一份成绩单。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