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曾在上海的愚园新村居住过一段时间。在上海的西式里弄里,愚园新村颇为传奇,康有为在上海修建的豪华花园住宅“游存庐”旧址便在愚园新村内。
救国会“七君子”
沈钧儒是浙江嘉兴人,自幼聪颖,13岁积诗成帙,清光绪甲辰进士。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2年,沈钧儒加入中国同盟会。1936年,他与宋庆龄、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发起并组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等。对此,国民党以“危害民国”的罪名,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位救国会的领导人,成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之后,沈钧儒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建立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很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盟中央主席等职。
沈钧儒曾寓居愚园新村11号,这所房子是其长子、名医沈谦行医的诊所。当时,一楼前间是诊所,屏风隔开的后间是沈钧儒的会客室。二楼是卧室,沈钧儒住前间,沈谦夫妇住在后间,三楼是沈钧儒孙子、孙女的居室。沈钧儒喜欢锻炼,还出过一本书叫《沈钧儒健身法》。每天早上起床后,他都会在寓所的楼道上运动。
康有为“游存庐”
愚园新村位于上海长宁区愚园路750弄,近镇宁路。宽阔的弄堂内,前后分列五排由青红砖清水砌筑的假四层联列式花园住宅,双坡顶平瓦屋面,黑铁镂花阳台栏杆,凸出的人字形尖顶门檐,水磨石台阶……尽管年代久远,墙面青砖已斑驳成黑灰色,但是西式里弄的独特样式、沉稳典雅的建筑风格,还是鲜明地显出这片建筑的不同凡响。
说起愚园新村,最早可追溯到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游存庐”。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16年,辛亥革命后回国。康有为从广东南海来到上海,借住在新闸路辛家花园达8年之久。1921年,为了安度晚年,康有为在愚园路镇宁路口购地十亩,仿辛家花园,建造豪华花园住宅“游存庐”,颐养天年。园内有池有水,水上有桥,假山有亭,植有樱花、桃花、红梅等1200多株花树果木,并驯养了孔雀、金丝猴、麋鹿等动物,布置十分豪华。康有为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后7年的时光。
1930年,浙江兴业银行买下了康有为“游存庐”这块地,兴建愚园新村。愚园新村内有29幢花园住宅,每幢住宅建筑面积约110平方米,均有煤气、卫生设备。
文 沈琦华 图 蔡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