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小镇充满活力本报记者萧君玮摄
作为杭州城市大脑的诞生地,云栖小镇近日备受关注。这个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特色小镇,几乎是从荒地中生长起来的。城市大脑需要超大规模算力支撑,云计算是城市级数据处理的先决条件。不过,城市大脑之所以会“长”在这里,或许更因为开放、创新与活力——这是小镇诞生伊始就融入血脉的特色基因。“云栖小镇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地方。”说起小镇的前世今生,不知想到了什么,名誉镇长王坚眼睛笑得弯弯的,“就是开心嘛。”
计算机落户荒地
小镇的前身是转塘工业区,偏僻,萧条。谁也没有想到,这片土地的腾飞,正与它的荒凉有关。2013年,5000台计算机在转塘落地,时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看中的正是这里设备空间与用电指标足够。在云计算这个未知领域拓荒,王坚与阿里云在巨大的争议声中挺了过来。后来“飞天5K”在云栖小镇建成,国内的云计算产业终于步入正轨。
一心想着“云”的,还有当时的转塘园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吕钢锋。“刚开始提云计算时都没人信,阻力重重,他们觉得我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要为没听说过的产业搞一个园区?”但吕钢锋觉得,云计算产业肯定会发展,这是被社会需求决定的。一次活动中,吕钢锋第一次见到了王坚,两人“一拍即合,并且越拍越合”。
在转塘还如同一张白纸时,王坚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搬过来了。第一年,4000名参会者就在荒地上开会。人们拖着行李箱,捧着盒饭,周围都是菜地,台上台下热切讨论的却是科技如何改变世界——这样的画面,光是想象都是极富冲击力的。后来,这个大会成为了“云栖大会”,每年吸引数万人现场参与。
会展中心火速建成
曾有经营额达20亿元的电商企业想来云栖小镇,谈了几次,最终吕钢锋还是忍痛拒绝。可观的税收不能成为入驻的理由,吕钢锋希望小镇保持纯粹的“云生态”。尽管,当时镇上的“涉云”企业只有8家。“有过很多诱惑,但我们对这条路一直坚定。”吕钢锋的坚持是正确的。云栖小镇发展迅速,今天镇上的标志性建筑云栖会展中心就是个具象化的表现——从施工到建成只用了85天。
云栖小镇这个名字,也是大家私下叫起来的。吕钢锋说,优质企业与高端人才来此集聚,需要一种不同于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态去承载。“小镇的形态能让人觉得很舒服,想要留下来。”小镇也成为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镇——这里有科技梦想,也有诗情画意。前年,小镇把围墙拆了。吕钢锋说,人、社会、经济形态,包括创新,都需要开放。“拆掉围墙,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提升,人们心理上的屏障与约束也一并拆掉了。”城市大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而生的。2016年4月,11个政府部门、13家企业齐聚小镇,开始研究城市大脑。无偿出人、搞技术、捐设备……在新的无人区探索,大家却干得热火朝天。回想此事,王坚幽默地评价:“挣了钱还觉得苦哈哈是传统产业,不挣钱还兴高采烈的就是新兴产业。”
追梦未来倒计时
今天,杭州城市大脑在云栖小镇高效运作,围绕城市大脑的产业创新协同基地日臻成熟。小镇目前聚集了60多个团队和企业,初步构成“城市大脑生态”,还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首个总额达20亿元的产业基金即将启航,吸引更多人才。“过去值得怀念,明天充满遐想,抓住当下是关键。”展望“数字经济第一镇”的未来,小镇管委会书记王喆踌躇满志。
“中国到了应该为世界做点什么的时候。”王坚则看得更远。如果说,发展云计算产业是为了与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比肩,那么,今天的云栖小镇想要为世界做一些属于自己的贡献。更多奇思妙想,在这片土地萌芽。2018年,“2050大会”在云栖小镇发起,世界各地的青年人因科技而团聚,大家自发报名、自发组织,应对未来挑战,畅所欲言。一次,小镇边上一名蔬菜合作社社长问王坚:“全世界有那么多人都来了,那我们村的青年还跑出去做什么?”王坚笑了,他说自己也没有答案。
从云计算产业的腾飞,到杭州城市大脑的诞生,再到世界英才相聚……云栖小镇以其不变的开放创新,孕育出更多活力生机。“只要大家能见一面、聊一聊,创新结果是否诞生在此并不重要。”王坚说。不远处云栖国际会展中心的广场上,距2050年的倒计时日夜滴答,无声记录下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