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创造治愈”
第21版:创见 2020-04-29
设计师们用美学接力——

“创造治愈”

德国事务所Opposite O ffice机场临时医院方案

周宸宸 消毒灯

王子侨 周宸宸变色计时洗手液

陈旻口罩手帕

“零接触”微型菜市场

孙大勇蝙蝠侠归来

本无工作室 安全仓

◆琳恩

“除了财物性的捐赠,我们更在思考,作为设计师,应当‘捐赠’何物。”设计师周宸宸近日在发起名为“Create Cures”(创造治愈)的公益活动时的一句宣言,道出了一批国内最具活跃度的设计“当红炸子鸡”们的心声。

作为审美系职业物种,一批年轻的设计师在特殊的情况下,正以从容、自信的姿态,将生活设计美学融入到这些非常之作中。 ——编者

口罩,医生,消毒,隔离,这些无疑都是2020年上半年的高频关键词。疫情面前,“没有哪个人或哪个国家是一座孤岛”。各行各业的精英开始重新审视“公共卫生”的问题,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内原创设计师们自然不会允许自己置身事外。

和之前有充分的时间对某件设计作品精雕细刻,慢工出细活的做法不同,非常时期催生的非常设计,时间紧迫、材料要易得、使用必须方便,必要的限制条件下,不啻为“非常”的挑战。

从俏丽萌态的蘑菇形消毒灯,到兼具功能和趣味的变色计时洗手液,及至让人浮想联翩、充满科幻色彩的“蝙蝠侠”可穿戴式空间装置,他们用自己的职业智慧打造“创造系疗愈设计”的同时,也试图将自己对公共卫生发展的思考融入到未来的日常生活中,淬炼“抗疫美学”,重新定义设计的未来。

将日常防护变成具有审美趣味的魔术

就像张文宏直言的那样,现阶段让病毒突然消失无踪就“别做梦了”,常态化抗疫才合理,周宸宸的“疗愈系”作品蘑菇消毒灯,就是将日常生活的其他功能、灯具本身的装饰性,以及消毒功能融合在了一起,体现了作为设计师的他从职业角度对常态化抗疫美学的思考。

将玄关日用托盘与消毒灯“合二为一”,按照周宸宸对使用场景的描述,回家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将口罩、手机、钥匙、钱包等物品放在玄关处的托盘中,而这些物品可能在使用中携带外界的细菌、病毒。因而,他的构思正是让人们在进门时就随手为这些物品消毒,按下消毒灯的蘑菇罩,内部紫外线光源在安全范围内被激活,罩体内部的反光涂层,让消毒光线360度覆盖物品。在完成持续60秒后的紫外线消毒后,罩体自动弹开。这些日常用品重新出现在托盘内,方便主人随时取用。

从设计作品个体角度而言,蘑菇消毒灯在不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既便捷高效完成日用品的消杀工作,也避免了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的伤害,同时,还兼顾了作为家居用品一员的消毒灯的美观和装饰感,可谓是一举多得。但周宸宸的思考更为深邃:“环境污染、文明争端、生物病毒等问题,都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这也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要承担的使命。你越懂设计的意义,就越能尽早想清楚做什么设计,怎么做设计。”

设计师的思考很厚重,落在图纸上的具体作品却通常显得轻盈有趣。比如,故宫合作设计师王子侨,联手周宸宸打造的“变色计时洗手液”,就是让人能眼前一亮的抗疫设计作品。洗手作为日常防疫、抗疫的重要环节,平淡无奇甚至还有点枯燥,而且,通过一些调查,王子侨他们也发现,很多人都无法准确地满足科学洗手的30秒时间。“所以,我们就在想用什么样的设计能够更让人喜欢洗手、爱上洗手,让人科学洗手。”

要把机械式的枯燥动作变成30秒的一场具有审美趣味的魔术,正是持这样的理念,王子侨和周宸宸设计了一款按下泵头,挤出的洗手液原液和氧化变色剂发生反应,30秒时间,洗手液的颜色由粉变蓝。按照王子侨的说法,希望洗手液的颜色变换过程能够重新唤起对多彩泡沫的记忆,为平凡的生活瞬间增添更多欢乐。“我想说,无论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心情还是要靠自己来调节的,每个人都要有个积极的生活态度。”

而当一些人为避免外出采购时感染病毒,穿上各种玩偶服,成为一时的网红时,Penda China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及主创建筑师孙大勇,则拿出了更为有趣的炫酷解决方案——凭借仿生设计原理,他以蝙蝠为原型,设计了可穿戴式的空间装置,取名为“蝙蝠侠归来”。

“建筑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层皮肤,现在的我们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保护自己的空间。”孙大勇坦言,作为建筑师,自己一直羡慕蜗牛,能带着自己的家到处游走,这让他有了设计可穿戴空间装置的初步想法。而这次疫情源头很可能来自于蝙蝠,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如此,那我们不妨从它的身上找出来解决办法。”当人们在非常时期对蝙蝠避之不及的时候,孙大勇却反其道而行之,以蝙蝠构造为灵感,打造概念设计。

“蝙蝠侠归来”的装置表面,具备了紫外线辐射网络,升温后可能对周围环境进行杀菌,彻底杜绝接触传播途。可折叠的结构,让装置具有便携性。当然,因为技术关系,这款设计还在概念阶段,却已在如何处理关于人、建筑、自然三者关系方面带来了不少启发。

通过防护设计培养新的健康行为模式

“只要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疫情对人类的威胁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难说在短期内结束。”权威专家的说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比如,在人多拥挤的公众场合戴口罩,成了标配;进门先洗手蔚然成风;如无必要,尽可能不要扎堆“轧闹猛”。

设计师淬炼“抗疫美学”的另一个难点,就是让设计“润无声”地融入到人们当下各种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积极引导和树立人们的健康理念与行为,而非突兀地强行植入。这也是考验设计师专业素养和手法是否高明的试金石。

设计师陈旻就从小处着手,希望以设计手法让传统手帕回归人们的生活,替代随手可得、用完即被随处丢弃的纸巾。同时,他还根据结合口罩功能,对手帕进行改良设计,一款“口罩手帕”的设计就此出炉。除了手帕擦拭、掩口鼻的功能外,“口罩手帕”经过简单折叠就能变身为6层棉纱的应急口罩,帮助人们身处有人打喷嚏等不良卫生环境时进行暂时抵挡。陈旻表示:“设计‘口罩手帕’,是希望在疫情过去之后,大家用手帕代替纸巾,提升公共卫生意识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林木资源的浪费。”

“考试式食堂”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外出就餐时人们谨小慎微。如何在外安心吃个饭?本无工作室的设计师们想出了安全仓的解决方案。为了能让更多人从安全仓方案中受益,本无工作室选用了诸如PVC管,厚塑料袋,松紧带,尼龙袋,3M防水密封胶带,正压送风机,防毒面具滤芯等生活中常见、易得的材料。

据本无工作室介绍,安全仓虽然简单,却能制造负压,让空气经过3M滤芯的过滤后排出仓外。为了使用过程的舒适性,他们还制作了和一次性浴帽类似的弹力袖口式样的脖子和手腕收口机关。在对安全仓进行紫外线消毒之后,还可以继续使用。

不只是中国原创设计师,设计本和人们的衣食住行关系密切,全球的设计师和设计机构都已在疫情之下思考设计的本源和意义,努力实践设计的意义。比如,荷兰事务所Shift Architecture Urbanism就以16个方格的形式勾勒“零接触”街头菜市场模型,这样的微型市场可以容纳三个不同摊位,围着16格的边来排列,每个摊位设有一个点菜柜台和一个取菜柜台,整个市场设置出口和入口,避免采购人群密集的同时也提供了菜场面积的利用效率。再比如,德国事务所Opposite Office提议在还未完工的勃兰登堡机场新建临时超级医院,并拿出了圆形的模块化手术室及病房的设计方案,在尽可能充分利用机场空间的同时,也给病人提供一个安心的休养环境。

因为敏锐意识而具备发现更多、探索更远的触角,因为内心积极而拥有通过创造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从这些关注社会热点和痛点的设计师身上,人们不难发现他们对未来与自我的炙热探索,不再拘泥于一把椅子或一件沙发的成功和畅销,而是渴望解决这个时代里人们所面临的窘境与困惑,以及未来世界可能会发生的种种问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