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直播现场 本版图片记者 郭新洋摄
查琼芳为读者签名
“当病人向我们竖起大拇指,说一句祝福话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在武汉,我们每天都经历着感动、感受着温暖。”昨天下午,市民读书会第二十场活动《“凡人”查医生书写的英雄日记》举行,这也是市民读书会首次尝试云直播,《查医生援鄂日记》作者、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查琼芳和星期天夜光杯读书版责任编辑郭影一起读这本援鄂日记。读书会上,查医生提到最多的就是“感动”和“温暖”。
逆行玫瑰
查琼芳医生的日记里没有华丽的词汇,她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了援鄂期间每天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感。“我是小年夜接到待命通知的,大年夜出发时,我的心里很紧张,但也特别感动。同事们对于我的出征,还是有点不放心,他们把科室里的口罩、防护用品都给了我。”读书会上,查医生分享了出发时的心情:“虽然是除夕出发,但对医务工作者来说,工作是不分平时和除夕的。”接到出征通知时,查医生正在家吃年夜饭,她还提前包了很多馄饨,把家里的冰箱塞得满满的。年夜饭中断了,但家人非常支持。正在读高三的女儿懂事地说:“妈妈,我就在家和你告别,不去机场了……” 就这样,带着一个行李箱,外加一个电脑包的查医生来到了机场,医院的领导还给她送来了两个急救包。
查琼芳是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里交大医学院系统唯一的女医生,到达武汉金银潭医院后,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她每天发回一段日记,守着看日记的读者都称她为“逆行玫瑰”。
记录凡人
“今天上午,一位读者对我说他在查医生的日记里读到过这样一段:‘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头骆驼,在食物充分的时候补充大量水分和食物,储存在身体里,在需要的时候,就把这些储存的能量利用起来。’他为之感动,也很想知道,医生们都是怎么熬过这每次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的。” 郭影给查医生带来了读者的问题。“其实,我们每次都要穿好几层防护服,真的就像在一个蒸笼里。进入病房,忙碌起来后,一出汗,裹在防护服里的热气一点也散不出去。但衣服湿了,我们也不能马上去洗。后来,想了个办法,贴暖宝宝、开取暖器,先把衣服焐干了。”读书会上,查医生和读者们一起重温了这段经历。
查医生的日记里,记录更多的是普通人。忆起他们,她又用了“温暖”二字。“我们坐班车上下班,有时也叫滴滴专车,他们都免费接送我们。”令查医生感动的是,在一个大雪夜,她发现公交车司机就睡在车里过夜,只为了第二天一早可以早起接送他们。“还有一位司机对我说:‘出租车的前后排之间是有塑料膜隔开的,但我们的爱是没有隔膜的。’”说起这些,查医生有些哽咽。
感动读者
昨天的市民读书会在新民App、抖音、新浪微博、淘宝、当当、快手等平台直播,吸引了不少市民读书会的粉丝在线提问,有读者问查医生:“您是怎么坚持写下67篇日记的?”听到这个问题,查医生笑了,她说:“最初,每天用语音发回一段日记,只是作为对自己一天工作的梳理,是给自己解压的一种方式。后方有很多关心我的人,我想,还是主动汇报吧。我用日记的形式请大家放心,生活上有那么多无名英雄在帮助我们,我们每天有喜茶喝、有馄饨吃……”
侯宝良先生几乎每次都准时来市民读书会“报到”,他说:“尽管不在现场,但也看到了查医生以自己视角记录下的小细节小人物中折射出了大的时代。”
武汉读者唐泽南说:“要向所有无名英雄致敬!感恩所有帮助过武汉的人。”
大家都说,查医生的日记“有图有真相,有情有大爱”“细节有不动声色直击人心的力量”。他们都为这些英雄们而感动。
本报记者 王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