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渴望 素描 把使命写满黄浦 一棵树与一个书堆 有无温度? 香椿 每一步都“算数”
第17版:夜光杯 2020-05-07

把使命写满黄浦

孙霞琴

杨济诗老师是我的同事、朋友、兄长、恩师。有人曾这样评价:你们是珠联璧合、“亨特·麦考尔”、最佳黄金搭档。可是4月27日晚,他被病魔夺走了生命。曾被人称为“卢湾一首诗”的杨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再也不会一起做新闻策划、不会为企业宣传做采访、不会有我们俩的署名文章了……

说起杨老师对新闻的执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报两台”记者编辑中就很有名气。当时有位记者说:“有人称我们是‘新闻疯子’,没想到你才是真正的‘疯子’!”当时的一句戏语,现在看来,何尝不是杨老师一生对新闻事业坚持、执着的真实诠释。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民晚报》复刊,杨老师担任首批通讯员。因为长期在政府部门从事商业管理工作,对淮海路商家的变化如数家珍,杨老师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关于商业的佳作,特别是随着淮海路地铁开挖、商业改造与调整、再调整,每一次他都深入现场采访,发现亮点,写出鲜活、接地气的文章。当时卢湾区老字号企业有很多,可以说,他写遍了所有老字号。“古今内衣聘请形象代言人”、“丰裕生煎连续一周排队不断”、“长春食品商店去皮销售”、“奇美皮鞋特大特小供应”等等新闻,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在杨老师眼里,只要淮海路走一遭,一定又有新素材。

当年我跟着杨老师采访了著名艺术家孙道临老师和杨华生老师。采访孙道临是在漕溪路上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杨老师问得很详尽,记录也很仔细,孙道临向我们娓娓讲述住在淮海路、与这条街的渊源故事。杨老师对我说:“能让我们采访到名人非常不容易,必须认真、仔细,尤其是小细节不能漏掉。”

杨济诗老师很斯文,平时话不多,但只要说到新闻宣传、说到商业品牌和领军人物,他的眼睛就会发亮。他很看重特约通讯员这份证书,觉得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他常说,我有责任宣传当年的卢湾、当下的黄浦商业新经济、新模式、新举措。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电视台曾推出《三百六十行》专栏,每天一个行业一个人,其中通讯员这个“行业”就是杨老师。

他一生把写新闻当作一种事业,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在我眼里,杨老师是一位真正的新闻“战士”,以一腔赤诚,把使命写在了黄浦的每个角落。愿您一路走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