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用作品召唤更多人们的力量 艺术·生命·起点 用声音铭记一个国家的努力
第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0-06-07

用声音铭记一个国家的努力

◆颜维琦

《金银潭24小时》的题目,金银潭,标注了故事发生的地点,24小时,限定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两个坐标合在一起,首先传递的是大疫袭来时的紧张——最初的战斗是艰难的,也是艰苦而卓绝的。

金银潭身处疫情的“风暴眼”,也是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率先进驻的医院。在疫情最严峻的阶段,金银潭每天在发生什么?那里的医护人员每天在经历什么?患者的救治进展怎样?有没有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每天睡得好吗?吃得惯吗?防护物资够用吗?生活保障能跟上吗?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在那段时间,无论身处何地,都将目光投向武汉,投向湖北,关切那里正在经历的伤痛和战斗。

“金银潭”和“24小时”两个坐标合在一起,在紧张中希望传递的是大爱与信念。金银潭的24小时是短暂而紧张的,却又是温情满满的——有老夫妻的彼此牵念,有女儿捐献父亲遗体的艰难抉择,有沪鄂两地医护人员的战友情,也有医生和患者割舍不断的情义。金银潭的24小时,有至暗时刻的痛哭、崩溃,更有着穿越寒冬、向着光明而生的信念。这信念来自同舟共济、携手战疫的力量,来自伟大团结的民族精神。

《金银潭24小时》以上海援鄂医疗队为原型创作,但并不局限于呈现上海医疗队的工作,也不局限于呈现金银潭发生的故事。那些医患之间的细微故事,比如抢救失败后病人手机传来的信息提示音,这是一条永远没法回复的微信;比如当患者向医生询问骤然离世的老伴留下什么话没有,医生用一句最真诚最动人的谎言给患者传递温情和希望:“她说让您和家人替她好好活着”;比如医疗队抵达武汉的凌晨大巴车上的静默;比如患者在病房心愿墙上写下:“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凤下楼。何时可以归家去,待到医生把病除!”……这些画面和细节都来自对上海医疗队工作的采访和收集,这当中,也有一些全国各地医护工作者在武汉经历的影子。我们努力把这些珍贵的、挥之不去的碎片连缀起来,放入“金银潭24小时”这个特殊的时空当中,以声音为载体,让真实的力量、生命的力量在这个小小的时空中汇聚,重新迸发。

金银潭24小时,好比一个象征,代表着那些最艰难的日日夜夜,也代表着那仿佛看不到尽头的隧道里始终烛照的信仰、责任与爱的光芒。金银潭的24小时,见证了一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奉献与牺牲,承载的更是这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战争里每个平凡人的不平凡力量。

我看到一位武汉听众留言说:“开车听到一半,忍不住把车停靠在旁静静听完。”看到这句留言,我很动容。

金银潭的24小时是短暂的,广播剧的近60分钟也是短暂的,但声音的力量是巨大的,声音剧的空间是广阔的。我们采集下那些动人的声音,将它们重新整理、仔细安放,为的是铭记无数人的努力,铭记一个国家的努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