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收银员暗用私人收款码 发烧一年住院7次终确诊 广告 “小鸭子”帮你捂紧“钱袋子”
第10版:社会新闻 2020-06-11

发烧一年住院7次终确诊

瑞金医院多学科会诊解决疑难疾病

沈大姐因反复高热跑了许多家医院,验血无数,光CT就做了20多次,还有骨穿、PETCT……但反复发热的原因就是找不到。

抱着最后的希望,去年底,丈夫老郝带她到了瑞金医院,接诊的是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王晖——一个处理不明原因发热的高手,擅长捕捉疑难疾病的蛛丝马迹。近日,经过多学科会诊,沈大姐的病因终于找到了。

消除检查恐惧

有一种病叫“发热待查”,指发热时间持续3周以上,体温大于38.3℃,经过1周以上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的病例。每个发热待查的病人,都是一个课题。沈大姐厚厚的病史报告,王晖团队已经烂熟于心,但怎样精准“猎狐”,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一听到还要做检查,沈大姐吓得浑身发抖,甚至出现紧张性高热:“一是怕疼,二是怕花钱。”夫妻俩住在浙江德清,此前半年多在外院治疗花了4万多元,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

这种抵触情绪在意料之中,因此,王晖和责任医生、感染科赵钢德医生先去征得了老郝的支持,再像哄宝宝一样跟沈大姐举例子、讲道理,最终换来了沈大姐的“点头同意”。

眼前迷雾重重

检查结果相继出来,其中肝脏穿刺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炎。但多年的临床经验让王晖感到,发热并不能用简单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解释。

2019年12月9日,感染性疾病及发热待查多学科会诊(MDT)再次召集感染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皮肤免疫科等专家一起讨论。

皮肤科施若非主任医师说,病人有免疫功能紊乱基础,故感染后免疫变态反应暂不能排除。

“患者曾有三系下降,肝脾及全身深部淋巴结肿大,β2-微球蛋白升高,虽骨穿未见特殊异常,但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暂不能排除。”血液科陈秋生主任医师分析。

“因淋巴结位置较深,取病理比较困难,建议患者复查PET-CT协助诊治。”感染科诸葛传德主任医师建议。

但这一回老郝沉默了,骨穿才过去没几天,现在又要取淋巴结检查,夫妇俩一咬牙商量决定不折腾了——回家过年。

找到确切病因

然而回家后,沈大姐的高热又周而复始。近期,她再次来到瑞金医院:“王主任,救救我,我还在发烧,这次我一定听您的!”

PET-CT检查结果提示:全身多发高代谢,淋巴瘤不能排除。一旦明确淋巴瘤,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王主任没有立即定论,感觉还是有疑点:若是淋巴瘤,去年3月发热至今,患者理应是疾病晚期。经再次骨髓穿刺活检,结果显示阴性,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今年4月,沈大姐免费参加了第三次发热待查多学科会诊(MDT),感染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皮肤免疫科等专家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最终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

有了针对性用药,沈大姐的体温很快稳定下来。王主任笑眯眯地对沈大姐说:“这次你可以安心出院啦。”

出院时,沈大姐泣不成声,发烧一年多,住院7次,检查无数,终于在瑞金医院MDT多学科合作下成功确诊。

通讯员 李东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