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脚踏乡土忆初心:泖港把四史教育“搬”到田间地头 这里的“蓝精灵”不仅好看还好吃 松江大米家族将添“新成员” 睁大城市“眼”  实现“云共治”
第9版:郊野大地 2020-06-11

脚踏乡土忆初心:泖港把四史教育“搬”到田间地头

抬头是蓝天白云,脚下是美丽的郊野大地。伴随着现代化插秧机的轰鸣声,人们卷起裤管,走下水田一字排开,弯腰插秧……日前,松江泖港镇把“田间地头忆初心,学习‘四史’加油干”主题党日外场活动搬到了胡光村的田间地头。40多名青年党员在老党员的带领下“忆苦思甜”,体验手工插秧这一传统农事,锤炼吃苦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要注意插秧深度和密度,最好有两根手指同时接触地面。”“不要向下插,而是横着贴,保证秧苗浅插又不飘苗。”几名老党员在一旁细心讲解插秧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还不时手把手耐心指导。

大家干劲十足,很快,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立在眼前,为整齐的田地披上了绿装。半个多小时下来,党员们一身汗、一腿泥,但留在他们脸上的是劳动后的喜悦。

“我很小的时候看爸爸妈妈插过秧,今天是第一次自己体验,感觉很难,特别是这个脚下去了以后感觉拔不起来了。”插好秧归来的腰泾村驻村指导员宋欢婕身上沾满了泥,脸上却笑容灿烂。“回到家乡的土地上,用脚感受坑坑洼洼的泥土,对我而言这是段难忘的经历。”青年党员陈蕾也是第一次体验插秧,她为这种接地气的“四史”教育活动点赞。

通讯员 丁艺婕 本报记者 杨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