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宁
昨天,《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促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共26条。其中,既有减免社保费、降低个体工商户税费等含金量满满的“干货”,也有鼓励各类单位吸纳就业、支持灵活就业、加强托底安置等实在举措,堪称稳就业、促发展的政策“组合拳”,政策之丰富,覆盖人群之广,支持力度之大,为近年来罕见。
就业历来是民生之本,也是扩大内需、恢复增长的关键。今年中央提出的“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就业都居首位。日前,上海市委常委会听取2020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指出要优化完善就业结构,抓紧研究新型就业方式,推动在线新经济等释放更多就业岗位。昨天出台的这26条意见可谓及时雨,其中融入了更多“上海特点”:发挥上海金融优势,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推进 “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建设,拓展就业新空间;紧密结合促进就业和延揽人才,加大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等。
稳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政府一家的事,需要企业、高校以及社会各方齐心协力。今年这个“特殊就业季”,上海国企招录应届生同比增长7%,上汽集团、隧道股份、浦发银行等30余家市属企业集团提供的近3000个优质岗位已于日前上线。徐汇区在不减少原有招聘计划的基础上,面向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新增100个高中教师岗位,并且可以先上岗再考教师证。令人欣喜的是,社会发展催生了一些新职业,也拓展了就业新空间。在上海,电竞顾问、STEM创客指导师、密室设计师等诸多新职业,成为不少“90后”“95后”结合自己兴趣的就业新选择。调查显示,上海从事这些新兴职业的人数居全国第一,月薪过万的有24.6%。
就业工作不仅仅是一组组统计数字,背后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需要我们带着感情、满腔热情来做好。大学生作为就业重点群体,一个人背后更寄托着一个家庭的期待,因此备受全社会关注。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出进一步做好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有一条就是:排摸底数,“一人一策”开展精准就业指导。要真正做到“一人一策”,除了根据毕业生的专业、特长推荐合适的岗位外,还需更耐心地倾听,关注他们思想、心理以及家庭状况,引导他们调整预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今年4月,奉贤区率先发放就业券,为“沉默的少数”重点人群与企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了激励。在奉城镇的牵线搭桥下,希望留在本地照顾妈妈的大学毕业生小方,通过面试、实习,顺利与林内公司签约了。
5月26日,本报联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共同举办 “新民就业特别行动”,来自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上百位新经济企业老总、HR,亲自“带货”,在直播期间滚动推出他们的用人岗位,引来众多大学生热烈互动。正如人们常说的“危中有机”,“特殊就业季”其实也是广纳贤才的好时机,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可以借此为未来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就业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只有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通过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岗位,营造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才能让更多年轻人通过努力奋斗赢得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