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走进陀螺王国  中国兵工赴法催货记 战机飞行员化身“雷达毁灭者”
第18版:军界瞭望 2020-06-15

战机飞行员化身“雷达毁灭者”

本文作者与战友探讨歼击机空地对抗战术

歼击机准备起飞执行任务

歼击机临空,换谁都不能等闲视之

飞机与地空导弹是天生的冤家,现代作战中,飞机针对地空导弹系统尤其是制导雷达的“防空压制作战”(SEAD)异常激烈。作为资深的歼击机飞行员,本文作者参加过我军空地对抗演习,体会到什么叫“冤家路窄”!

混合编队 攻防兼备

一个仲夏的拂晓,我们四架歼击机保持着无线电静默,依次跟进起飞。身为长机的我对正航向,带领编队快速爬升。到预定高度改平时,一轮红日从东方跃出,金光洒在线条硬朗的机身上,显得分外壮美。根据预案,我们准时到达汇合点,与兄弟部队的两架歼击轰炸机顺利汇合,以他们为长机组,编成攻防兼备的混编机群。这里头大有学问,像我们四架歼击机“各有千秋”,其中两架挂载空空导弹,负责掩护机群,防“敌”拦截,另两架则悬挂电子干扰吊舱,负责对“敌”雷达实施电磁压制(即“软杀伤”),而那两架歼轰机可是挂载反辐射导弹,能将“敌”雷达直接“硬摧毁”。

很快,机群就接近“战区”,两架变身电子干扰机的歼击机统一打开电门,强大的电磁波瞬间覆盖“敌军”各种功能雷达的工作频段。虽说干扰吊舱只有几米长,可当它发威时,方圆数十公里内的频谱空间就会产生“十级飓风”!理论上,只要在干扰频段作用范围内,雷达等电子设备都难以正常工作,这要在战时,就意味着战场呈现出单向透明——“敌人”成了瞎子,而我们却洞若观火,因为我们干扰了他们的视野,而他们却奈何不了我们。

可事情没那么简单,机群继续逼近“敌军”大本营,但都飞过大峡谷了,也没瞅见“敌”地空导弹阵地,而根据情报,阵地就在峡谷旁边。奇怪!即使飞行员肉眼没能发现伪装阵地,可机载全向告警装置也该捕获雷达信号了呀?事后得知,“敌军”提前把导弹营转移到数十公里外的高地树林里,并不让雷达开机,让干扰机“无的放矢”,这好比你在深夜用手电筒晃别人的眼睛,对方干脆把眼闭上,再强的光亮也没戏了!

当机立断 直捣黄龙

此时此刻,混编机群尚在空中搜寻,眼看油量渐少,只能无功而返了,我突然急中生智,既然“敌”不露头,那就直捣黄龙,引蛇出洞!我要求歼轰机和自己编队,由我当长机,然后全体直扑“敌”纵深某要地,那里有对方指挥所,“敌”防空部队不可能再装聋作哑了。要解释一下,“敌方”或许能从空袭机型上看出些奥妙,以为携带空空导弹或干扰吊舱的歼击机无法对地突击,可偏偏我方机群里有能携带多种弹药的歼轰机,完全胜任突击地面点状目标的任务,鉴于“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敌军”必然有所动作。

当然,这样做也有些冒险,因为歼轰机的本场离战区较近,自带的油量足够继续飞,而歼击机的油量就不太富余了,究竟能飞多远、多长时间,歼轰机组吃不准,万一还找不到“敌”导弹阵地,护航的歼击机因“腿短”提前脱离,失去掩护的歼轰机可就凶多吉少了。但有利条件是,歼击机飞行员事先规划航线时,已获得除本场外的备降场安排,如果执行完任务后油料不够,可转到备降场。正因为此,我也才敢临时作出“深入虎穴”的大胆决定,这可不是什么傻大胆,而是“手上有粮,心里不慌”。

露头就打 无可逃遁

果然不出所料,“敌人”上当了,他们再也沉不住气了,终于打开地空导弹的制导雷达,这是他们的使命和天职,必须挺身而出,必要时就得“舍车保帅”!其实,人家的地空导弹早就准备好了,只是制导雷达没敢加上高压开机而已,当时“敌”导弹营的状态是“把子弹压上膛,只等最后扣扳机”。

然而,战局的走向却是一边倒的。在混编机群铺天盖地的强电子干扰下,导弹营的雷达根本就搜索不到任何目标,更谈不上截获目标了!可他们开机动作却暴露了自己隐藏的位置。说时迟,那时快,我们的歼轰机及时抓住机会,迅速“发射”数枚反辐射导弹,对“敌”地空导弹阵地进行了毁灭性的空中“打击”。

尘埃落定,已然没有任何悬念了,因为反辐射导弹是循着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找到雷达的,相当于在黑夜里循着手电筒的光束找到手电筒一样简单,所以这种打击犹如外科手术一般,肯定是“准而又狠”。

凭借着勇敢和智慧的双翼,我们的“SEAD”作战大功告成!方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