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天鹰救援队副队长蒋伟涛特派记者张龙摄
截至今天早上,温岭槽罐车爆炸遇难者增加到20人,大规模搜救工作基本结束。
凌晨4点的朋友圈,他在救援现场拍下温岭的朝霞
在浙江台州温岭市城东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的大院里,停着一辆橙黄色的救援车,上面印着“天鹰救援”的蓝色标识。车门后的一间简陋办公室,就是温岭天鹰救援队副队长蒋伟涛和60余名队友的集合点,这里距离G15沈海高速槽罐车爆炸事故现场近20公里。13日下午5点多,蒋伟涛刚结束队里的训练,本想回家换身衣服,看到朋友圈里转发事故现场的视频,他想都没想,就掉头开往良山村去了。
在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刚从搜救现场撤离回来的蒋伟涛,他正躺在木质沙发椅上休息,因为连续救援十几个小时,他的双眼布满了红血丝。接受采访前蒋伟涛还特意回家洗了一个澡,“因为天气太热了,我和队友在废墟里搜救被困人员,衣服外面被太阳晒得发烫,里面又被汗水浸湿,裹着太难受了,所以救援结束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回家洗个澡。”
作为民间公益组织,天鹰救援队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蒋伟涛就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职工,事故发生后,他和其他队员在群里踊跃报名,仅用40多分钟就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工作。“一开始其他队伍还没赶到,我们就当‘及时雨’,率先冲上去和时间赛跑。大型设备挡在外面进不来,我们就作‘开山石’,用人力把设备搬进去,戴上手套徒手挖。等所有的专业团队抵达后,我们就成为‘幕后兵’,搬搬石头,扛扛担架。这个过程好像接力赛,大家劲往一处使,想得很简单,就是快救人,多救人。”
废墟中听到铃声,他们给手机打了七八十通电话
“嘟嘟嘟……”“嘟嘟嘟……”“您好,您拨打的号码暂时无人接听……”6月13日下午6点,温岭市消防救援大队万昌中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周彭坚听到废墟中传来手机铃声,他心中一喜,“这意味着极有可能在废墟下找到一名被困人员。”周彭坚和同事们循着手机响铃的位置,用手和器械刨挖碎石瓦砾。其间,他们给这部手机打了七八十次电话,但一直没人接。
6月14日凌晨4点,铃声越来越清晰,救援队员距离手机越来越近,大家立刻加快了刨挖节奏。直至刨去最后一层土渣,响铃的手机终于露面,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其主人的身影。短暂的失落后,周彭坚和同事们互相鼓劲,继续前往下一个点位。“之所以打了几十通电话,是因为我们对生命的奇迹始终抱着期望。”
自6月13日下午5点半到达事故救援现场起,周彭坚和同事们一直坚守在一线。“我们到现场时不少点位还在着火,先期赶到的救援人员正在收治转移伤员。因此我们需要在灭火的同时,还得在坍塌的建筑里寻找被困人员,这给救援工作增添很大难度,但救援就是与时间赛跑。”周彭坚说。
村民“逆行”伸出援手,用绳索救出十余名工人
槽罐车发生爆炸时,正在大溪镇镇西村家中干活的张文军吓了一跳,他以为是哪个工程在搞爆破,就没多想,继续埋头干活。但接二连三传来的声音,让他意识到事情不对,“家中的窗户、大门全被震倒了,我女儿也从楼上跑下来,问我出啥事了。”张文军赶紧催着父母和女儿往房外跑,“找到老母亲时,她的额头和后背都被砸伤了。”就在张文军准备随同家人一起转移时,水塔附近传来的一声求助,让他决定留下来救人。
张文军赶回家中取来一根绳索,往水塔方向跑。现场参与救援的还有十余人,有些是当地村民,有些是外来务工者,他们分组合作,向悬崖下方分别投掷了四根绳索救援被困工人。大家还就地取材,用门板当担架,第一时间将获救受伤人员送医。最终受困的十多名工人全都获救。 特派记者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