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守护我家的濒危失传菜 不再害怕变老 龙阳路到滴水湖仅需37分钟 每年投入6000万补贴优秀人才租房 “师傅”30年默默守护道路畅通
第7版:上海新闻 2020-06-16
智慧公安科技赋能带来浦东道路管理巨变

“师傅”30年默默守护道路畅通

浦东开发开放30年,城市路网越织越密。从昔日人工管理信号灯,到如今智慧公安、科技引领,每一条车道、每一个路口有序通行的背后,都有一群人默默守护。

“济阳路‘断交’两周,长清路承担分流重任。你看,早高峰的车都排到杨思路了,是否可以重新调整可变车道的开启时间?”在浦东公安交警支队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十余台电脑屏幕排成两排,实时显示路况信息。高级工程师王宁鸣坐在桌前仔细观察,不时与同事商量几句,偶尔还要翻看电子地图。这里是路政设施大队。济阳路改建工程启动后,如何让市民出行不受影响,成为他们近日的关注重点。

亲手安装世纪大道红绿灯

王宁鸣,浦东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元老级”技术骨干,大家都习惯叫他“师傅”。学计算机的他1993年参加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世纪大道智能化改造。

当时信号灯是国外进口的,国内代理商人手不够,施工队也无能为力,民警只能自己从头学起。“施工队可以帮忙装杆子和灯泡,但信号机都是我们自己安装的。”从总队学习归来的王宁鸣勇挑重担。一个路口一个晚上必须装完,有时调试结束已是深更半夜了,王宁鸣就与施工队一起,坐在路边吃烤串。

这就是第一代路设人:看图纸、换灯泡、学编程、当电工、做调试……身兼数职。为了装好信号灯,王宁鸣还专门去考了电工证。就这样,世纪大道十一个路口所有信号灯,都是他亲手装的,从参与立项到大功告成,前前后后花了大半年时间。

道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信号灯、标识、标线,是路政设施主要涉及的三个方面。后来,王宁鸣收了几个“徒弟”,现任路政设施大队警长姜允侃就是其中之一。学习通信工程的他,主要负责信号灯联网,这当中也有不少故事。

因路口密度不同,一开始,这些信号灯在浦东的机房使用率较低。姜允侃便想把国外设备优化改进一下。

“白天气温高,中午机箱里有70多摄氏度。要解决通信问题,只有在晚上干,设备稳定,对交通的影响也小。”姜允侃回忆,有段时间自己与同事基本都要加班到一两点钟。“好像在玩解谜游戏,观察通信记录,抄写代码,推测这些字母彼此有什么关系……”说明书、资料都是英语,姜允侃一点点啃了下来,慢慢了解通信接口、原理,摸索出一套适合浦东的方案:不仅可以扩展信号传输范围,机房数量更是减少了一半,节约了不少成本。

如今,浦东的市政道路从起初的216条增加到了822条,每个路口也已成网管理。在智慧公安、科技赋能下,目前浦东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系统增至2356个,可以根据车流量实时控制,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运用科技手段排解拥堵

5月29日,济阳路(卢浦大桥—闵行区界)快速化改建工程断交施工正式启动。与以往道路施工配套不同,工程不仅在浦东新区范围内,还承接闵行、黄浦等区。济阳路改建工程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建成后,将成为浦西南北高架路的延伸段,一直抵达浦东外环,南北交通枢纽作用凸显。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王宁鸣,也直言:“如此大范围的‘断交’施工,还是比较少见的。”

增加600块固定标志牌,道路路口标线调整,诱导大屏滚动发布绕行建议……除了常规手段外,这一次民警还与导航软件对接信息、优化路径,设置潮汐车道,动用无人机鸟瞰等,实时观测路网情况。

“以前开会讲究派出多少警力,现在讲究上了多少科技手段。”王宁鸣回忆,“我1993年参加工作时,浦东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只有74个,一个早高峰,人工可以干预1到2个信号灯。现在全区有3644个信号灯,2个民警辅助2个工作人员就可以覆盖全区所有‘交通要塞’。”

他所亲历的道路变化,也正是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生动缩影。本报记者 杨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