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蔬果(水彩) 三言两语 相伴“民间收藏” “强悍与不凡” 江南梅雨天 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第14版:夜光杯 2020-06-29

“强悍与不凡”

郑军华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上海医务人员逆行出征,立下战功,特别是一线基层党组织发挥了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迎接建党99周年,向疫情防控中那些平凡又伟大的身影致敬,今起推出一组党建战“疫”故事。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除夕夜,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在3个小时内紧急集合,前往疫情一线,这是全国第一支援鄂医疗队,我临危受命。作为首批援鄂医疗队的领队,我深深感到是使命和信念,更是责任与担当。这支上海出发的医疗队来自52家医院,135名医护人员,医院文化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彼此并不熟悉,三个多小时的集结,飞过去就要上战场,而前线的情况一无所知,这个仗怎么打?

回顾在武汉67天的日子,我想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经验:

第一是组织的威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在于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战斗力来源于组织力。我们第一批医疗队中有59位党员,1位预备党员,在武汉我们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抗疫临时党总支,由我上了第一堂党课,当场就有8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求火线入党,还有40多位同志写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力量将52家医院、135人凝聚成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团体,发挥了旗帜和堡垒作用。

第二是斗争的本领。抗击新冠肺炎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勇于斗争是第一步,善于斗争才是更为重要的考验。我有着23年的军龄,34年的党龄,2所上海市大型三甲医院12年医疗院长的丰富阅历,这是临危不乱、敢担当、善作为的基础。第一批医疗队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变数,如接受重症病房、医疗物资短缺、短期内病死率过高等,我们的团队都担当下来,担当的背后是过硬的本领。在武汉,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构建理念、体系、机制。我们“把上海的模式搬到武汉”“防护和救护同等重要”并同步推进前瞻性研究。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给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的感触很深,他用了“强悍和不凡”两个词。他说这批上海医疗队给他们最大量的收治病人的“底气”“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专业主义精神。”

第三是牺牲的精神。在和平年代,牺牲除了用生命做代价外,还有更丰富的内涵。上海援鄂医疗队逆行武汉,是个人利益的牺牲、家庭亲情的牺牲,生命健康的牺牲。周新教授总是抢先为患者进行高风险的气管插管操作,在医疗物资紧张时,他又总是把防护效果最好的物资留给别的同事。他总是说:“我是党员,有危险操作,我先上。”上海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来自嘉定南翔医院的刘芬护师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工作65天。2月14日因工作疲劳,引起肺部感染,经过难熬的五天五夜的隔离病房的治疗观察,总算核酸检测5次阴性,康复后又重新上岗位。这是多大的付出,需要顶住多大的压力,冒多大的风险,支撑的是职业精神“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第四是信念的力量。67天里,支撑团队保持昂扬状态的一定是信念的力量。我们“甘于平凡,但拒绝平庸”。在前后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医疗队提供了全国第一、二例尸体解剖病案,发布了第一篇JAMA子刊高水平临床研究经验,在抗疫一线留下了许许多多临床创新发明和GCP研究。我们也实现了医务人员的零感染,所有人员都平安回到了亲人的怀抱。总之,我们将“上海模式”带到了武汉,又将“武汉精神”带回了上海!这就是使命和责任的担当,就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好的诠释!

我想致敬武汉人民,致敬奋战在抗疫前线和后方的每一位中国人。正是有这种强大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我们一定能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也一定能赢得最终胜利,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临时党总支书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明请看三个多小时搭建一座移动医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