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萍
家乡江西安远三百山,丛林叠嶂,云蒸雾绕,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源头。
老家虎岗村,就在三百山的脚下。村子两旁,是茂密挺拔的竹林;村子的正前方,便是宽阔金黄的稻田。一条清冽甘甜的溪水从三百山深处蜿蜒而下,静静地在村子的西头流淌,汇入九曲河,流经广东河源、博罗,最后经过东深供水工程流到香港,成为那里居民的饮用水。
清晨,屋檐上炊烟袅袅升起,勤劳的村民们担着桶来这里挑水和洗衣。闷热的正午,这里又成了孩子们嬉戏的好去处,光着身子在溪水里追逐玩耍,弯着腰在石缝里摸鱼捉虾……日落黄昏,荷锄而归的老农牵着水牛,驻足溪畔,悠闲地点燃根烟,目光深邃慈祥。
数百年来,家乡的这条溪水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这里的人们。乡亲们也不忘感恩,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地呵护着。自打记事起,母亲便常常教育我爱护小河,不准往河里扔垃圾,不许砍山里的树木。我六岁那年,隔壁小伙伴对着溪里撒尿,被他母亲发现后,用竹鞭狠狠打了一顿,他便再也不敢随便拉尿了。
香港回归后,村子一下便热闹闻名起来。许多外地的游客,特别是来自香港和广东的游客纷至沓来,到这里寻踪探源和观光览胜。同时,三百山深处那原始森林的名贵树木,也引来不少外地偷伐者的目光。
村里最早的护林员老龚叔名叫龚隆寿,负责守护三百山3万余亩山林。老龚叔每天自带干粮巡山。一套迷彩服、一双解放鞋、一个电喇叭,便是全部行头。早上6点多,老龚叔便带上干粮向深山进发。中午饿了,就在山上吃干粮,渴了就捧一把山泉水喝。走了10多万公里,走坏了100多双鞋,骑坏了3辆摩托车。在老龚叔的守护下,三百山的公益林区偷盗木材的现象少有发生,且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
上世纪九十年代,据县里专家介绍,村子周边蕴藏着丰富矿产资源,其中已探明的铅锌保有储量就有3万多吨,瓷土保有储量300多万吨。初步估算,这些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可达60.2亿元。2007年春,一位老板提出投资6000万元,想在村里开采、加工瓷土,被村民们一口拒绝。2009年冬,一家公司意向投入1.2亿元,要在村里附近进行稀土深加工,更是被村民谢绝。
乡亲们倾情呵护东江源头水的事迹传开后,赢得尊重和赞扬,吸引一大批来自粤港地区的感恩和回馈。斗转星移,光阴荏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百山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37年如一日的老龚叔,也光荣入选2017年度“中国好人榜”。
今年春节,我回了一趟老家。村民们告诉我,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和县里在山上设立了个“饮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基地”,每年将会有大批香港青少年来到,与村里的孩子结对。看着乡亲们兴奋的笑脸,听着潺潺的溪水声,我想,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