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孤独,一顶赞美的花冠 新书速递 心与心的交流 繁与荒:笔端或凡尘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0-07-05

心与心的交流

——读《千封信笺载师道》

◎朱大建

读完《千封信笺载师道——叶春华与学生书信选》,心里非常感动。

叶春华也是我的老师,他一直在教报纸编辑课,他的教学很受学生好评。其实,编辑课是很难教的。一篇新闻稿怎么删改,怎么做标题,怎么拼好一个版面,版面重点是什么,什么稿子做头条,完全靠编辑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也就是说,报纸编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在课堂上教是空对空。为此,叶老师专门去《解放日报》做了2年的夜班编辑,去校刊、《劳动报》《新华日报》做编辑,还当了2年的厂报总编辑,有了广泛的实践经历,再来授课,他的编辑课就有骨骼有血肉,厚重又鲜活。授课之余,他出版了《报纸编辑》《新闻写作》《新闻业务基础》等多部学术著作,《报纸编辑》被认定“揭示了报纸编辑工作的客观规律”,由国家教委列入《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叶老师从教40年,桃李满天下,广受学生尊敬,被很多学生称为“恩师”。我是69届初中生,基础较差,英语完全不懂,严重偏科。在恢复高考的1977年秋天步入考场,侥幸考进复旦新闻系。读大学一年级时,因为学习英语花去很多时间,感到苦恼,就向叶老师请教怎么办?叶老师坦率告诉我,新闻系学生,毕业后主要接触中文,不必为英语花费太多时间。他的英语也不好,但是没有影响他的工作。不过,新闻系学生必须要做到“一笔挑两典”,两典,就是古典和经典。之前,叶老师和我完全没有交流过,第一次交流,他就推心置腹讲真话讲心里话,让我豁然开朗。我想,叶老师真是实在人,他知道我荒废了十年时间,时不我待,年龄不等人,很难做到知识结构的周全完备,“丢卒保车”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不是荒废十年,他不会这样指导我。和叶老师交流后,我心里有了底,将大学四年时间主要花在“古典”“经典”上面,确实是一生受用。

叶老师在他40多年的教师生涯中,给他的学生写了1000封信。他与有些学生通信时间长达十几二十几年。一位教师,能乐此不疲常年累月给已毕业多年的学生们写信,一定是心中有爱,有很多话要倾诉要表达。他更喜欢收到学生的回信。有一天他收到学生的6封信,一进家门就对妻子连金禾说:“今天丰收了。”

这本书中还记载了叶老师的自勉座右铭:“视人才如命,待学生如子。”书中收有叶老师的文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文中写了两个事例,充分说明他真的用自勉座右铭指导他的实践。有一个学生实习时钱用完了,将报社的旧报纸拿到废品回收站去卖钱被查到。叶老师知道后脸色铁青,准备好好教育这个学生。没想到,该学生一进房间,就向叶老师跪下来。叶老师顿时手足无措,挥手说:“你去、去、去吧。”事后,叶老师感到内疚,感到对不起学生,感到将学生吓得跪下来,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心灵。还有一个事例:叶老师在阅卷时发现,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活题目的考卷,有两份试卷答案相同,必定有一个人是作弊抄袭。叶老师经过调查后分析,坐在后排的学生抄袭可能性大。几天之后,叶老师请该学生到办公室来看花。叶老师喜欢养花,办公室环境优美,轻松的谈话只有十分钟,该同学就承认抄袭。第二天,该同学给叶老师写了一封2000字长信,做了比较深刻的检讨。叶老师回了信,告诉该同学,改了就好,不要再背新的“思想包袱”,要轻装前进。

遇到这样“待学生如子”的叶老师,真是学生的福气啊,他是用一颗爱心在教书育人。这一千封信之所以珍贵,就在于真实记载了叶老师和学生之间那种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交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