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孤独,一顶赞美的花冠 新书速递 心与心的交流 繁与荒:笔端或凡尘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0-07-05

繁与荒:笔端或凡尘

——评《江南繁荒录》

◎沈毅玲

说起著名作家徐风,其紫砂文学作品似乎早已成为辨识度很高的一枚标签。正当其风生水起之时,徐风却默然转身,将目光投向紫砂生长的那片江南土地,长久以来,蕴积于心,需要以喷薄之势去书写、去渲染。

《江南繁荒录》中,徐风以冷峻哲思,激昂情感,清灵而不失宏阔的文笔,描述历史与当下江南文化的兴盛与流变、解析江南历史的沧桑与积淀,记录他对这片热土的厚重礼赞。全书以青玉案、声声慢、风满楼词牌名划分成三个部分,仿佛吴冠中画笔下的江南,浅浅勾勒,却意蕴深远。

重返历史现场

风骨筋道写江山

“青玉案”里是对江南历史文化的观照,字里行间始终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支撑着江南这方水土,那是古人用其风骨筋道勾画出如画江山。

说起江南,世人眼眸里都是化不开的柔情。而深得江南水土润泽与恩养的徐风,深谙江南缘水而生的智慧和因山而成的雄厚,造就了刚柔并济、仁智相映的人文特性。他重返历史现场,有反思、有剖析、有体察,真实还原出一个个江南历史文化场景。《风与气》,河流见证厚重承诺,小小民女支撑起一份天大的义。《女人何必江南》,道尽江南女子的忍辱负重和风骨道义。《古城签》里,极品《清明上河图》得以善终,背后曲折,道义与美德,熨帖、激扬了一代又一代江南子民。《仰望与遗忘》,贤士免费办学,资助贫寒学子,明道书院,夜诵东坡,绝美的场景在书中不一而足,就这样慢慢蕴积起江南厚重的文脉。

打捞历史遗存

丰沛元气育精神

“声声慢”里道尽江南文化的生存与渊源,世俗生活的曲折与发展。追溯江南水土对人民生活的恩养,人民情感对这方水土的反哺与回馈。江南代代文人始终不放弃的底线与恒定的风骨,留给现实的迷路人和未来的还乡者一份永不磨灭的江南精神版图。

江南,很多游子从这里走出,却一辈子走不出这片精神原乡。徐风执着追溯江南文人的筋骨、思想和精气形成的渊源。《读书不好玩》里,从儿时鸡胸老师声泪俱下的一句“要为中国人争口气”开始,风趣而不失骨力地追寻外交家沙祖康豪爽粗犷、刚性儒雅个性形成的根脉。《渎边遗事》则可谓江南风俗文化里的满汉全席,农事、村事、文事,徐风摇曳生花妙笔,带我们重拾旧时光,重温水车、桑蚕、积肥、节场、唱春、鹞子、甜白酒等种种酸中带甜,笑中有泪,不失温度,气韵浓厚的生活场景。《乡村无恙》凭借描述一座乡村医院的变迁,真实呈现一名赤脚医生的无私与美德,以及江南乡村朴实敦厚的民风,道出了当时的朴素情怀和普世价值。

洞穿岁月旗幡

力透纸背化迷津

“风满楼”里描述江南百姓的真实生活、情趣爱好和精神追求。大雅与大俗并存,美善与痼疾同行,在山重水复的驿路中不断穿越迷津,最终必将收获一份文化的自信、精神的升华。

在此章节里,徐风用一种贴近大地的方式,深入江南精神腹地,冷静剖析,看似置身事外,却是满目力透纸背的悲悯与疼惜。《紫醉与金迷》道尽紫砂场里喧嚣风雨,真正懂壶的人不会计较名头,延续着壶的精神和艺人的骨气。《海棠并不依旧》,当艺术文化遭遇功利,被绑架在一个急吼吼的价值观上,唯余无奈与悲凉。《原野上的荒腔走板》,贫乏里的充盈,荒野里的慰藉,孤注一掷的投入,天涯海角的追随,读之无不令人心头震颤、泪盈眼眶。那个远去的时代,人心似乎很小,小得只容得下一件事,一个人。人心又似乎很大,大到全身心、一辈子。

这是一部江南的民间史,在江南文化的语境中开出一条道,其间来来往往的人,有质朴而富有灵性的民间艺人,也有千年文化意象里神遇的先贤往哲,而更多的是和你我一般的平民百姓,共同诉说着江南文化的来路与出处,一代代志士仁人前仆后继地传承、弘扬着江南文化。徐风借书中众多人物将江南故事娓娓道来,钟灵毓秀、静水流深,以一己的江南,写透一叶之江南繁荒,被洞穿的则是悠悠晃晃的岁月旗幡。《江南繁荒录》如一场清冽酣畅的雨,沁人心脾,又意蕴深远,抚慰世人略显浮躁的心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