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杨浦滨江的步行道上,许多游客都会被黄浦江上滑翔的鸟类吸引,这是江鸥吗?在昨天举行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中,不少来自外地的记者也想知道答案。对此,杨浦滨江综合开发管理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目前杨浦滨江办正在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展公共空间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探索建立“鸟类指数”和“蝴蝶花园”,进一步提升杨浦滨江的生态品质。
最优质的自然禀赋
杨浦滨江是上海中心城区最长的滨江岸线,具有全上海最优质的城市自然禀赋。其中南段滨江长5.5公里,坐拥上海中心城区最宽阔的朝南滨江观景面,绿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中北段则拥有上海中心城区唯一的森林公园——共青森林公园、黄浦江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复兴岛等优质生态资源。
“我们曾经在这里观察到30多种鸟类,包括在市区非常罕见的伯劳鸟。”杨浦区滨江办负责人表示,杨浦滨江拥有独特的滩涂资源,每年11月会吸引包括从贝加尔湖飞来越冬的鸟类,“我们目前正在进行总体规划,进一步丰富植物种类,打造好这些鸟类的‘早餐厅’。”
最充分地汇聚民智
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标识前,总是可以看到许多拍照的游客和市民。在杨浦滨江区域的开发、建设、管理中,有关部门也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充分汇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使城市的发展契合人民的要求,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我们最近计划在滨江党群服务站中将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点。”杨浦区滨江办负责人透露,目前南段滨江已建成6个党群服务站,另有2个党群服务站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届时仅5.5公里的滨江南段公共空间将拥有8处党群服务站,平均每700米就有一处。
滨江党群服务站将基层党建和公共服务相结合,将党群服务站点打造成为民服务的载体,提供便利、多样化的项目,把服务做到游客身边、做到居民心里。
最用心的城市记忆
在维持建筑整体风貌的基础上,杨浦滨江岸线还着力打造博物馆群落。目前,杨浦滨江已经建成的上海自来水科技馆、中国救捞陈列馆和正在建设中的世界技能博物馆、涵芬楼文化中心等,如同一段“记忆墙”,不仅提升了建筑的可阅读性,也留存了珍贵的城市记忆,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示范区域。
在杨浦滨江,通过对历史建筑、工业遗存、古树名木等的保护保留,原味重现所在地块当年的工业风貌。除了这些“有形记忆”,还有“无形记忆”,即提炼工业元素融入公共空间肌理和细节,展现和传承在百年工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杨浦滨江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
杨浦滨江确立了“以工业传承为核”的设计理念,实现工业遗存的“再利用”、路径线索的“新整合”、原生景观的“重修复”、城市更新的“催化剂”。希望保护好工业历史,让每一个来到杨浦滨江的人,都能够阅读这座城市的建筑,感受这座城市的肌理,感悟这座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首席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