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第三届进博会排水演练 “冬病夏治”正盛  但非人人适用 填志愿勿纠结“重专业”或“重院校” 广告
第9版:上海新闻/广告 2020-07-20
2020上海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周今天启动——

填志愿勿纠结“重专业”或“重院校”

今天起,市教育考试院推出2020上海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周活动。如何让志愿与录取最大程度地匹配?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玉祥近日通过上海招考热线向家长们建议,在指导孩子填报志愿时还是应当多听听专家意见,多研究院校的招生政策,切莫以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老黄历”来表达对现在高考录取的诉愿,那样无异于刻舟求剑。

依次表达专业意向

在上海过去三年的新高考模式招生中,大约有半数以上考生能被自己最向往的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将近95%的考生能在自己填报的四个专业志愿中完成录取,有5%左右的考生是被调剂录取的,他们大部分会被调剂到与本人填报专业性质相近的其他专业。

刘玉祥说,这些数据显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正视现实,按照既定规则的逻辑思路构划志愿选择。选完院校专业组志愿后,应当重视专业选择,通过各组内设的四个专业志愿,依次表达自己的专业意向,第一个专业志愿可以填报自己在这个组中最向往的专业。

同时,考生不要过分执着于一定要就读哪个专业,本人意愿表达必须服从专业录取规则。当无法预判自己在同组投档考生中是否有绝对优势时,要坦然接受可能不如心意的结果。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第二专业辅修,在大一年级结束时提供申请转专业的机会,不满意调剂录取的考生仍有希望回归最初的专业选择。因此,填报志愿前要研究该校入学后的转专业政策,预想万一得到不理想专业录取结果,将来的扭转路径又该怎么走。

优选最喜欢专业组

酝酿志愿时,许多考生和家长会纠结于选院校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不少家长会跟孩子说,上好学校远比念好专业重要。他们指导孩子填志愿时,往往将精力放在选择学校上,对读什么专业比较“佛系”。家长往往依照往年各校各专业录取分数,由高往低逐一排序填报志愿,考虑比较多的往往是如何做到“万无一失”。

“上海新高考改革以来所采用的院校专业组投档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重专业’和‘重学校’的矛盾。多数学校将科目要求相同、办学性质相近的专业列为同组,希望考生平等视之。”刘玉祥表示,一所学校可能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考生无需担心被调剂录取到未选择的同校其他专业组。因此,从“重专业”还是“重学校”这个视角布局志愿时,理性的操作思路是优先选择含有最喜欢专业的院校专业组,按总体降序或自己认可的顺序排列完院校专业组后,再将最爱专业填报在每个院校专业组的第一个专业志愿位置,并尽可能依次多填报些次爱专业,最后选择服从调剂。

“规则决定,考生选择某个院校专业组将其列为志愿,就要接受这个组内的所有专业,特别是在填报本科普通批志愿时,切不可心心念念只接受录取最喜欢的专业。”刘玉祥如是说。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