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广告 “熊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浦东机场一货机起火幸无伤亡 “帮居民们说说话” 播撒科学“种子”比获奖更重要
第9版:上海新闻 2020-07-23
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有一份奇妙的“火星探险”暑假作业

播撒科学“种子”比获奖更重要

“亲爱的火星哥哥,我要来看你了。我是蓝色的,安静的,你是红色的,热情的。你说我寂静伫立,我说你顽皮淘气。”我国进行火星探测计划,上海市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围绕科学探险迸发的奇思妙语和科学幻想,给人带来惊喜。教育专家表示,太空探索看似遥不可及,但探索精神和科研态度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在青少年的科学实践研究上,播撒科学的种子比获奖更重要。

作品迸发奇思妙想

跟着天问一号一起火星“探险”,是静安二中心暑假里一项主要的研究作业。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微课,自发了解此次发射的背景与意义,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也生出许多奇思妙想。

四(1)中队张亦乐在科学创想中写道:“随着周边一片白光闪过,我们到了两百年后的火星,着陆在火星最繁华的地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熟悉的五星红旗。原来这里是火星上中国的首都‘火京’。”

而四(3)班朱嶙坚信火星会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未来的火星除了可以有满足人类生存的水资源、大气资源,这里的环境宜人,四季如春,空气新鲜。波光粼粼的湖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生活污水经地下管道流入海洋中,海洋里有种特殊物质,可以净化污水,海水再倒流到湖泊中,又变成可以直接饮用的生活用水。”

五(1)中队卓嘉赟的幻想则更为大胆,在他的画笔下,未来的火星上一个个城市都是以水果为主题,而且每个城市建设都遵循环保原则。

“火星探测聚焦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及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探索人类进入和利用深空的方法。中国的火星探测之旅即将启航,孩子们创作的作品谱写下中国未来火星探测与开发的美好画卷,带领我们一同遨游火星、探索太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张凯说,从孩子们的作品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他们对于未来太空生活的向往,在他们的画笔和想象中,太空生活、星际穿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与现代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的未来生活,是人类文明往地球外世界的延续与拓展。

幼时梦想逐渐发芽

说起航天,很多人都会认为那是高冷、神秘的学科。“在功利心态下,一些成人在帮助孩子选择科学探究或创新活动时会避开这个‘冷门’,而选择一些研究成果更立竿见影的领域。但是,探索未知的勇气、甘于寂寞的信念,其实都对孩子的成长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静安二中心校长承敏芳说,她在十多年里一直推进学校的航天科技教育,也曾遇到过不理解,但孩子们对于星空、宇宙的畅想时常让人惊喜。“探索外太空是各国科技实力和整体国力的象征,这样的科学课题能激发孩子们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激情。火星的神秘和探测火星是人类探索深空的重要标志,也是挑战深空第一步,对于学生的科技素养和科学兴趣的培养,意义非同一般。”

从小播下的航天种子,从来不是“无疾而终”。在静安二中心这样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科学精神一直在悄悄萌发。每到中国有重大的航天科技事件发生的时候,2009年毕业的朱珈驹总要给母校校长承敏芳发信息,和她“谈谈天”。他告诉记者,正是从小在学校得到航天科技的启蒙和培养,让他对这一领域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也因此立志于航天科学的研究。高中毕业后,朱珈驹毅然选择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读,今年他又考上北航航发院研究生,准备继续深造。“幼时心中播下的航天种子,一直激励着我不断进步。希望以后我也能为我国航空事业添砖加瓦。”朱珈驹说。

本报记者 马丹 易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