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浦水厂
净水工艺流程图
“四史”教育进杨树浦水厂
鲁班路非开挖修复工地
优化供水全产业链 AI审核
智能运行
实时监测
材质提升
安保升级
座落在杨浦滨江畔的杨树浦水厂是国内第一家现代化自来水厂,自1883年建成通水以来,不仅浓缩了百年寻水的发展历程,更是见证了浦江两岸的时代变迁。杨树浦水厂也是供水行业第一个地下党支部的诞生地。今天,供水行业在红色起点组织开展夏令热线主题活动,结合“四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一起参观百年供水发展史,助推供水行业的繁荣发展。
初心不改,使命不变
传承红色基因,保持“供水不断”的承诺
走进杨树浦水厂,红灰相间的砖墙、古典宫殿的拱门、肋状拱顶的建筑比比皆是,勾勒出一幅幅充满历史记忆的画面,蔚为壮观。1925年五卅运动中,杨树浦水厂工人经过斗争锻炼,建立了首个中共地下党支部,为自来水行业的初心确立注入爱国救国的优秀基因。一百多年来,供水行业初心不改,使命不变,始终传承红色基因,保持着“供水不断”的承诺,守护上海供水安全。
杨树浦水厂始终与上海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曾一度成为上海解放之初护厂运动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人民开展行动,党组织结合群众利益,提出了“机器是工人的命根子”、“保住工厂就是保住饭碗”等口号,并建立护厂队,积极开展保护水厂运动。护厂运动中保留下来的设备,在解放后继续为上海提供着自来水,一直到1983年最后一台被淘汰。
如今,经中共上海市供水管理处委员会牵头,杨浦滨江9家供水相关单位汇聚于此,组建党建联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走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杨浦滨江党建联盟的建立,为自来水行业的初心确立输入技术支撑的活力基因。
青春激荡、热血澎湃,知识趋新、行动果敢,供水行业党组织体现出强大的青春朝气与无比的政治活力。供水人用顾大局、重团结、讲奉献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守护上海供水安全,始终保持着“供水不断”的承诺。
升级改造,焕发新貌
完善净水工艺,践行“人民城市”的理念
杨树浦水厂现状供水规模为140万立方米/日,主要承担杨浦、虹口、静安、普陀和宝山等区部分区域的自来水供应任务。目前,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已正式开工,即在常规制水工艺上新增预臭氧、后臭氧接触,活性炭过滤等深度处理工艺,并进行优化组合,预计2024年通水投产。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后,将拥有全国领先的制水工艺,每天为300万名市民提供120万立方米高品质饮用水,百年老厂将以新的风貌续写璀璨的篇章。
为尽早实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目标,上海供水不断优化和完善水厂净水处理工艺的改造,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等深度处理工艺,改善口感,提高自来水中微量污染物去除效果,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美好愿景。大致分为研究及启动、黄浦江上游水源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和长江水源水厂深度处理改造三个阶段。
2003年,周家渡水厂正式采用深度处理工艺,出厂水质浊度、耗氧量、色度等指标达到国外发达国家标准。虽然在2006年,配合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周家渡水厂停役,却是上海第一家拥有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2006年,在中心城区实施了杨树浦水厂、南市水厂、临江水厂三家水厂的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改造。经深度处理后,这三家水厂出厂水质在色度、嗅味和有机污染物去除等方面较常规处理工艺明显改善。
随后各区政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相继在2012年-2015年期间,完成了10座郊区黄浦江受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同期,还完成了中心城区闵行二水厂深度处理改造,至此,黄浦江受水厂深度处理率达到100%。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上海开展新一轮深度处理改造工程。至2019年底,全市37座水厂(总供水规模1250万立方米/日)已完成深度处理水厂15座(黄浦江上游水源12座,长江3座),供水规模468万立方米/日,深度处理率37.4%;2020年加快推进16座长江水源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年底深度处理率达到60%。
技术创新,科技引领 优化全产业链,打造“智慧供水”新品牌
为了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供水服务,本市供水行业注重新技术的改革创新,加强高科技的研发应用,以“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平台为依托,多措并举,开发完善了“上海市供水安全保障监管系统”,通过“一块屏”实现了全过程、全天候、全覆盖的供水监管,形成了从源头到龙头的一张网智能供水监控体系,打造全产业链“智慧供水”新品牌。其中,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作为城市供水的血管和命脉,是民生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供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的“地下生命线”,随着老旧管网使用年限的增长,各种“病灶”越来越多。结合架空线入地、道路整修等项目,按照“落实责任、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计划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服务年限超过50年和混凝土材质的老旧供水管网的改造及优化工作。改造过程中,如何将因必要施工给市民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成为供水人考虑最多的问题。供水行业探索新思路、新技术,引入试点非开挖修复“微创技术”,高效助推管网改造。据了解,此次试点的鲁班路(中山南一路—龙华东路)路段供水管网改造率先运用该技术。该路段原有一根1966年敷设的全长250米DN300灰口铸铁管,服役已超55年,近年来频繁出现渗漏等情况。以往常规修复手段需开挖路面占道施工,对公共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与黄浦区相关部门深入沟通后,施工单位决定采用以CIPP常温原位固化工艺为技术路径的非开挖修复方式进行改造,该技术把浸渍好树脂的玻璃纤维软管拉入待修的旧管道中,充气后常温固化,并在修复后做到全生命周期智能检测维护,大大提高了企业施工效率。
精细管理是水质提升的“一根绣花针”,上海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已全面完成,供水行业正逐步建立健全二次供水设施长效管理机制。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已经全面承担对接管小区一年二次水箱(池)清洗的工作职责。目前该公司已接管837个小区,约370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3000余屋顶水箱和约1100个泵房,随着接管工作深入推进,审核业务压力也越来越大。2020年4月,该公司探索运用二次供水AI智能审核系统,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AI赋能,实现了自动审核清洗作业,解决了凭“肉眼”难以识别的问题,目前审核一张照片仅需要0.49秒。系统运行以来,已累计审核2.7万余张清洗工单,合格率持续保持100%,清洗作业规范率提升17.9%,有力保障了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水质安全。
小区用户是水质安全的“最后一公里”。上海市供水管理处副科长顾赵福介绍,正与城投水务集团供水分公司积极探索小区智慧供水的新模式。探索中,选择了春江小区作为供水智慧化试点样板小区。该小区为高、多层混合小区,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居民用户384户,原供水方式为高、多层泵房合用水箱联合供水,水箱(池)均为钢筋混凝土材质。试点中,供水分公司将从提升材质和优化模式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楼宇管道、小区泵房水池内采用不锈钢材质,进水管及出水管上增设水质采样龙头;另一方面采用错峰补水、增设电控阀门、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等方式实现“无人值守”智能监测,为居民提供高品质供水服务。
本市供水行业将对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源头到龙头全面提升饮用水品质和供水服务水平,让广大市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享受品质生活,感受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