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品牌实体书店展区搬到了户外记者郭新洋摄
上海书展上的实体书店阵营,各自拥有鲜明的个性与定位,常常成为书展“颜值担当”。实体书店围绕“人”的文化、生活、价值等需求,为人与空间建立起深度的情感连接,今年书展上的实体书店,又有了更精准的目标,更清晰的面貌。
今晚,将有两家实体书店在上海书展宣布开幕,迥然不同的定位与地理位置,期待满足不同的读者。一家是中版书房奉贤店,坐落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奉南公路3111号宝华商业广场7号楼,另一家是位于百年老建筑上生·新所内的茑屋书店。
前者在历史风貌保护区青村老街上,两侧民居临水而建、保存完整,书房的设计中融入了历史悠久的水乡元素和中版文化,木纹格珊,翘角飞檐,一派江南水乡特色。
茑屋书店在日本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上生·新所里的茑屋书店,拥有超大的两层空间,面积约2000平方米,店内将有丰富的精选图书和限定商品,上生·新所原为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建筑经过修缮,保留了传统的水泥拉毛修饰,书店的外面保留了别致的大露台和上海唯一的英制尺寸露天游泳池,阳光下的游泳池宁静惬意,将与室内的书店互为倒影。
今年的书展,品牌实体书店从室内搬到了户外的空地上,占据了原本停车场的位置,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观展空间,提升参观体验。上图书店、作家书店、衡山·和集、晓风书屋、钟书阁、读者书店、博库书城、大众书局等等这些常常被称为“网红自拍胜地”的书店在这里都可以“一网打尽”。
上海三联书店的目光依旧聚焦在乡野,从去年的大米,换成了今年的树蛙。上海三联书店与文旅品牌树蛙部落合作,在树蛙的民宿里打造阅读空间,也在三联上海书展的展位里妆点了许多树蛙元素。
朵云书院则带来“致敬年代 记忆上海”主题展,精选2000余册上海主题书籍,分为上海文学、上海建筑、上海生活、上海历史四个板块,让读者通过阅读书籍了解上海文化。展馆现场,有一个“有点年头”的木箱子,它是伴随了几代上海人成长的光明冷饮所提供的展品,见证了上海人的生活变迁。书展现场,最抢眼的互动游戏,莫过于“上海话连连看”,将正确的上海话俗语放到对应小框内,还可获赠种类繁多的小礼品。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