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新
2020年注定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疫情烙下最深的印痕。
当疫情的阴翳渐渐散去,回首半年来上海走过的抗疫之路,可以用风雨如磐、惊心动魄来形容。
当病毒在己亥岁末兵临城下,上海奋起应战。筑起第一道防线,高速公路入城口的测温员24小时顶风冒雪;挨家挨户排查重点地区人员,居委会干部敲红了指关节;赶制口罩,大学生、公务员、外企白领“秒变”车间工人;消毒每一辆地铁、公交车,工人师傅忙到凌晨三点;给急诊室医生护士送上可口的早餐,爱心市民通宵发面、烘焙……
病毒就像利箭,口罩和防护服并不是足堪信任的盾牌。但当警报响起,一线抗疫人员义无反顾,拔剑迎敌。城市的每一个入口,每一个社区,每一家医院,每一扇大门,都是防线,都是战场。
这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打赢这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人民战争,上海倾城以赴,不惜代价。
1月26日下午,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要求以最大决心、最严举措、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10天后,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再发号令:把方方面面力量动员组织起来,一严到底、严防严控、严防死守。从疫情袭来的第一天起,上海就不曾关闭城市的大门。这是上海作为全国抗疫设备、物资供应中心的担当;疫情初见平稳,上海马上着手复工、复产、复市。这是全国最大经济城市的责任。对一线抗疫人员而言,意味着工作量倍增,挑战倍增,但他们始终坚守岗位,未敢片刻松懈。
5月9日零时,上海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人们开始走进餐馆,走进商场,开始郊游休闲,聚会“嗨皮”。但上海没有唱“空城计”。“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六大关防,阵地还在,战士还在。
抗疫期间,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多次到疫情防控第一线调研、指导、慰问。他动情地说:全市20多万基层社区一线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日夜奋战。正是因为大家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人民群众的安心安全,才有了千万家庭的和谐安宁。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点赞一线抗疫工作者:在上海这个城市,医生、护士、居委会干部、警察……无数抗疫民众组成的免疫屏障,阻挡了疾病的蔓延。每个人都是战士,都是英雄。
我们庆幸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新民晚报记者和上海的基层宣传工作者,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张张戴着口罩却依然生动的面孔。他们是最普通的市民,也是最可敬的“守沪者”。
为铭记这个英雄的群体,弘扬他们勇敢、智慧、坚毅、热忱的精神品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新民晚报社决定联合出版《守沪者》一书。
61个人的故事,是2020上海抗疫的缩影。这是一段不可遗忘的城市记忆,是上海直面困难决不低头的底气,是上海在新时代开拓前行的不竭动力。
(本文为《守沪者》前言,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将于8月13日15:45-16:45在延安中路1000号上海展览中心第二活动区举行签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