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沉住气 存敬畏·长安乐·中庸(篆刻) 压路机开进了上海 诺阿诺阿,线下线上 一粒米,一份艰辛一生情 看牙 百抖雷鸣烤茶香
第20版:夜光杯 2020-08-27

一粒米,一份艰辛一生情

茉 莉

东哥是一个生活在上海的普通年轻白领,“光盘行动”却是他保持了20多年的一种生活习惯。

刚入职和同事们一起在食堂吃午饭时,同事们发现东哥每次吃完饭后碗碟都很干净。食堂的饭菜算不上鲜美可口,然而即便再索然无味的饭菜,他的碗里都不会剩下。一开始有的同事会开玩笑,称他是“食堂捧场王”,甚至有人说他“没有味觉”。被问得最多的是“今天这么清汤寡水的饭菜你是怎么咽下去的”……和大家逐渐相熟后,东哥便解释起这个坚持了20多年的习惯由来。

东哥是在黑龙江一个边陲小镇长大的。黑土地孕育着大片金灿灿的稻田,见得最多的是下地种田的农民。东哥说,小时候他也不爱正经吃饭,经常剩几口在碗里。直到小学四年级的夏天,东哥妈妈下岗了,迫于经济压力,妈妈无奈加入到下田地打零工的队伍里,俗称下地“拿大草”“过稻子”。

每天早上东妈4点钟就要站到路口,等下地干活的拖拉机把人载到田头;晚上7点半东妈再浑身汗味地回到家。除去午休和在路上颠簸的2小时,东妈每天要为了45块钱在田间劳作13个小时。

北方的夏天晴朗干燥,紫外线强,高温30多摄氏度,不靠海、没有河,连风都是热的,阳光直射在人身上,一天就能晒得皮肤红紫发黑。偏偏东妈皮肤敏感,容易紫外线过敏,每天下地要戴上草帽、披头巾、穿套袖,捂得严严实实,可即便如此,每天回到家东妈身上也要起成片的红疹,又痒又疼,原本白皙的皮肤上留下了一道道抓痕和被稻草割伤的口子。不仅如此,面朝黑土背朝天,长时间保持弯腰割草收稻的姿势让东妈还落下了腰椎和颈肩的病根,骨子里的伤痛一直到现在还纠缠着妈妈。

这年暑假,每天看着妈妈为了给自己凑齐学费而在烈日下稻田间劳作,为换得新鲜的大米而起早贪黑地坚持,东哥仿佛瞬间长大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直面现实后东哥开始珍惜每一份拥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东妈忙到再晚再累也会给他留好饭,打这时起东妈做什么东哥就吃什么,连一丝葱一粒米都不会剩。晚上东妈回到家,东哥还学着给妈妈按摩,缓解一天的辛劳。

二十几年后,东哥定居在了上海,有了自己的家庭,日子也算奔向小康。如今他的消费观和周围人并无特别之处,唯独“光盘”这件事上绝不含糊,甚至还做了升级改良:每次吃饭不光将自己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老婆有时吃不下的剩饭他也会自觉“收底”。现在,老婆也受到了他的感染,在家做饭合理取材;身边的同事也不再开他玩笑,食堂就餐时会相互监督,做到“取之有度”。

在东哥看来,“光盘行动”并不是刻意遵循别人制定的准则,而是自身持之以恒的习惯使然。东哥说,每每看到碗里剩下的饭菜,就能想到那年夏天,想到东妈照料的那片田,想到田里那个弯着腰的身影。东哥不是抠门吝啬的人,他只是怕辜负了那个人,他觉得每一粒米都带着那样一份艰辛,都承载着一份感情,所以不浪费,是他对别人最基本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的感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