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2400多万上海人民一起经历了这场从困惑迷茫、焦虑万分,到孤独恐惧、欲哭无泪,再到树立信心、全力抗击和夺取全面胜利的战疫全过程。”在8月底刚刚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上海表情》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这样写道。这是一部记录作家百余天疫情中亲历的纪实文学作品,全书共约20万字,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情和感佩。《上海表情》是何建明的一部对疫情中的上海的倾心倾情之作。
2020年春,被誉为“中国纪实第一支笔”的作家何建明,因这场突发的疫情意外被留在了上海。在这“被留”的百余天里,他亲身经历了上海抗疫工作从开展到取得成效的全过程。“从第一位输入性病例到达上海,到八月份,我一直在上海,可以说走遍了上海抗疫的多数战场,所以才对‘上海表情’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何建明又指出,“对于灾难、战争和特大事故,必须用严肃、准确的笔去客观认真地记录。对于那些在战胜困难、战胜灾难中表现出高度战斗艺术、崇高思想品质以及管理经验的行为,我们必须给予最神圣和真诚的致敬。”正是带着这样的创作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何建明以深情的笔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真实记录下来,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人民至上”的温暖底色。
《上海表情》中既有政府层面的管理运转智慧,又有普通市民对待疫情的感人故事,还有对上海抗疫历史的梳理和“非典”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回顾和总结。同时,何建明以一名曾多次亲历一线采访的资深作家的眼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使作品兼具情感性和思考性。“武汉人民受的苦难和他们与病毒进行斗争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同情与敬佩的。同样,那些为了武汉、为了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而‘逆行’向前,无私奉献,甚至英勇牺牲的医务工作者、干部、人民警察、普通公民,也一定要歌颂。”何建明说。
何建明曾以为待在上海可能是自己所能做得到的最好选择,因为“宅”在家也是战斗。可是,后来疫情的发展和上海的战“疫”确实感动了他。“于是,许多时间我悄悄地走到大街上、走到黄浦江边、走到商场和码头,去感受疫中的上海,这让我得到了许许多多平时不可能获得的收获与感受。”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