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协定实现美印军队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
美国出售印度大批P-8I“海神”反潜巡逻机
印度媒体刊登美国波 音公司支奴干军用直升机广告
美国愿向印度转让过时的F-16战斗机生产线
美印已能共享军事基地
今天的印度似乎“有点烦”,同多个邻国爆发冲突却没捞到便宜,反落得“地区冒险主义”的名声。出于地缘政治需要,美国一边倒地支持印度,并催促后者尽快签署双边《地理空间情报基本交流合作协定》(BECA),这是构成美印军事关系“四大支柱”的最后一个。据美国“第一防务”网站报道,受边境冲突刺激,印度国防部改变了对美谈判中的“犹豫态度”,正与美国国家地理空间局加快磋商进程,力争在今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前敲定。
临门一脚
说到BECA,就不得不提及另三份美印协定,即《军事情报总体安全协定》(GSOMIA)、《通信兼容性与安全协定》(COMCASA)和《物流交换协定备忘录》(LEMOA)。它们被美印军方称作所有重大军事合作的“奠基石”,因为这些协定确立了两军通用标准和系统,为两军之间实现“互操作性”提供法律依据,并为美国对印输出尖端武器技术作出指导。几十年来,五角大楼与所有盟国、伙伴关系国发展军事关系,签署四大协定都是“规定动作”,被称为“缔造军事合作的常规工具”。
自1995年《美印防务关系备忘录》拉开军事合作大幕后,双方军事关系快速升温,2002年签署了GSOMIA,允许两国政府及军工部门进行机密信息共享,时任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称此协定“为两国军事技术合作铺平了道路”。随后,美印分别于2005、2012年签署《防务合作框架协定》和《防务技术和贸易倡议》(DTTI),进一步推动美国公司进入印度军火市场,并将军事合作提升到“与两国战略关系相符的高度”。2016年8月,在奥巴马政府宣布给予印度“主要防务合作伙伴”地位并将对印军事技术转让提升至美国亲密盟友水平仅两个月后,印度便与美国签订了LEMOA,确认双方可共享军事后勤,以“记账”方式在对方基地后勤补给、维修和休整。相比美国与盟国签署的《后勤支持协定》(LSA),LEMOA其实是美国向印度做出某种“妥协”,因为LEMOA的适用范围比LSA“缩水”不少,只涵盖两军港口停靠、联合演习、培训及人道主义救援等四个领域,其他情况则需“逐案报批”,反映了印度希望防止给周边国家留下“美国附庸”的印象。
2018年9月,美印又签署COMCASA,这也是美国与其他88个国家已签的《通信互操作性与安全备忘录协定》(CISMOA)的“订制版”。为照顾印方“外交顾虑”,美国调整了协定措辞,大尺度向印度提供其专用加密通信设备,并在安全信道里实现两军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等相关数据共享和互通互联,通过“共同行动/战术图景”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相比前面三个协定,BECA的敏感性更高,它旨在构建美印地理空间信息交换框架,促进共享内部使用的地形、航海、航空数据等空间信息产品,特别是远程导航和导弹瞄准所需的卫星定位和地形数据。一旦生效,将意味着美国导弹可用上印度掌握的地理坐标信息,打击亚洲目标时更为精准,而印度也能凭借“准盟友”身份从美国获得尖端武器和情报服务。
无利不友
近年来,美国交替使用“橄榄枝”与“大棒”,敦促印度尽快完成四大基础协定的签署,而向来以“不结盟运动领袖”自居的印度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盘算在大国间“讨价还价”。2014年莫迪领导的人民党主政印度后,便认为“在特定情况下与特定大国保持更密切关系,利于印度实现其国家利益”,不惜敲响“不结盟”的丧钟,在对美军事合作上一路狂奔。表面上,美印情投意合,军事合作“亲密无间”,但实际是赤裸裸的“生意”,美印不过是各怀心事,相互利用,《今日印度》记者昌格亚帕直言美印军事合作就是“无利不友”的关系。
过去十年,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先后抛出“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2017年又将“印太战略”确定为新的亚太战略,试图综合采用“灌输民主价值观”的政治手段、“拉帮结派”的外交手段和“军演军售”的军事手段巩固其霸主地位。与相邻大国有领土争端且发展潜力巨大的印度,被美国视为“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有四项基础性协定在手,美国自信能将印度绑到战车上,使其以“战略打手”角色为其火中取栗。经济收益方面,美国已从印度身上赚得盆满钵满。众所周知,印度一直是军购大户,但长期从俄罗斯购买武器,印军武器的70%来自俄罗斯,美国对此耿耿于怀。不过随着基础性协定陆续签署,印度军购毫无悬念地向美国倾斜,两国军贸额呈现几何级增长。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2013-2018年,美国对印军售猛增569%,一度是印度第二大军火供应商,截至目前,美国对印军售累计总额高达200亿美元。
与美国军事和经济利益“双丰收”不同,印度“花大价钱”签署这些协定,主要为了实现“大国雄心”目标。一方面,印度希望借美国“站队”来牵制周边国家,抵消其他大国的影响,巩固自身南亚霸主地位。另一方面,印度能更顺畅地获得美国武器技术,提升军力,打造“有声有色的大国”。正是COMCASA的落实,印度如愿以偿地获得正版美国“海上卫士”远程无人机,而不是将导航、制导、敌友识别等系统拆除后的“阉割版”,如果BECA兑现,就能用美国定位数据提高印度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和无人机等武器的作战精度。
因小失大
既然美印军事合作近乎于“交易”,自然要算算“谁赢谁输”。相较而言,美国是主要受益方,而印度更多处于被动地位,付出的代价更大。撇开经济利益不谈,美印从协定中获取的军事利益并不对等,例如LEMOA允许两国共享后勤基地,但更多的可能是美军舰机访问印度港口基地,便于弥补美军在印度洋只有迪戈加西亚岛一个军事基地的不足,增强其在印度洋的兵力投送能力。
至于协定让印度有资格获取美国高新武器,那更是“因小失大”,因为这些协定都对印度主权和核心机密造成“侵蚀”。仅以COMCASA为例,印度被迫向美国开放最敏感的政府和军事通信网络,连负责核武器运用的战略部队司令部(SFC)都不例外。如果BECA签署,美军就可获得印军的战略地理信息,印军在建的技术系统甚至会中途夭折。
为了防止卖给印度的先进武器落入第三方手中,美国还逼迫印度签署了《终端用户监控协定》(EUMA),对印度如何使用和处理所购装备和技术加以严格监管,如美国核查人员可对所售装备进行随机抽查清点,检查印度是否将所购装备用于其预定目的、有无进行任何形式仿制等,一旦违反,美国将“六亲不认”,通过后勤断供让这些装备直接沦为一堆废铁。为防止印度摆脱对美制武器的依赖,EUMA还规定在未经美国允许的情况下,印度不得从别处采购美式装备,即便是美国的盟友国也不行,连零部件也必须直接从美国订购。军售已成为美国控制印度的重要手段,对印度而言,这些“从头到脚”的限制大大降低基础性协定的“含金量”,令印方获益大打折扣。更微妙的是,随着印军武器“美械化”程度越高,其与传统伙伴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就越难,同时也制约本土军工业发展,动摇印度战略自主的物质基础。梁君 孙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