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自华
2016年3月3日,我在文学报的“文学会客厅”写了篇短文,谈了阅读宗璞的《野葫芦引》系列三部长篇小说一点体会,同时希望宗璞能够保重身体,将第四部《北归记》写完。文友刘希平看到后发微信给我,要送我《宗璞文集》(四卷本,华艺出版社1996年版)。
见了面才知道,希平兄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看书,家里有不少藏书。他当过10年插兄,每次回上海探亲带回来一包书,然后换另一包书,再带到插队的吉林省延边,他将别人闲聊的时间都花在看书上了。我和希平年龄相差不大,两个爱书之人聊天,自然离不开书。他告诉我,他订了很多报纸杂志,并且做了不少剪报。他的空暇时间就是读书看报,以至于老婆嗔怪他为“书蠹头”。
以后,在微信的各种群里,经常看见希平兄在第一时间转发文友的文章,从中央级的大报,到区一级的小报,再到外地的报纸,只要是他认识的文友发表文章,就会把这些文章发给这些朋友,我本人也经常收到希平转来的文章。以至于大家都称他为辛勤的“搬运工”。希平的“搬运工”在圈内小有名气,有的人主动委托他寻找文章,有的报纸受发行原因不容易收集,希平就到图书馆去复印,再将复印件给文友。有一次希平陪同一位老作家到西南某市领奖,看到上海作家郎慕中得奖的消息,就代为将得奖证书和奖金拿了回来,回来后到市作协查郎的地址,并将奖状、奖金专程送去。郎慕中很感动,送了一本签名书给希平。
今年5月的某天,希平兄第二次从彭浦新村背着两个大包到我居住的杨浦区,送了21本书给我。其中有宗璞写的四卷本的《野葫芦引》(包括刚出版的《北归记》)。我在晚报曾经写过《56年前的<中华活页文选>》的文章,希平送了《中华活页文选》(2000年成人版合订本)6册给我,希平兄人高马大,可是心思却是如此缜密。希平书赠文友,我绝不是第一个。
2013年,一位老作家在家乡浦江镇创办书苑图书馆,希平慷慨赠送图书590本,这些书中有的是早期版本,很珍贵。他家里面有4000多册藏书,他赠书不图任何回报,这让人很感动。希平不仅喜欢阅读,还经常参加图书馆的讲座,我就在上海图书馆的好几个讲座中和他不期而遇。
我问希平,既然这么喜欢文学,为什么不动手写文章?他说,他喜欢做“搬运工”,他喜欢在边上为文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