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独步千里赶五十(中国画) 探秘储藏室 “疼痛虫子快跑掉” 苏州河上的“外婆桥” 赖有芭蕉 纯真年代
第12版:夜光杯 2020-10-10

探秘储藏室

周炳揆

大凡上海人的家,必有一储藏室。

我原来公司的一位行政助理家住浦江镇的一幢连体屋,她育有三个女儿,家里的一间后厢房权作储藏室,堆满了小孩的玩具、穿不下的衣服、两只婴儿床,甚至还有一只摇摆木马。她告诉我,每次想到要处理掉这些东西,都会有一种负疚感,有时甚至想哭了!她怕她孩子长大后会说妈妈不爱她们,因为妈妈没有保留她们的东西。所以,她不是不舍得扔掉不用之物,主要是这些东西承载着的情感难以割舍。

记得当年我清理自家的储藏室时,遇到两个难解之处:有一台C842四速唱盘,我肯定不会再用了,却不忍扔掉。C842是上世纪70年代上海电唱机厂生产的,当时属于紧俏商品,我托了人才买到,那时我用它学英语,它是当年励精图治的见证物。

另有一大盒卡式录音带也属于已淘汰之物,播放器早就没了,还要录音带干什么?在最终处理掉这盒东西以前,着实思想斗争了很长的时间。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当年在美国念书时一盘一盘地收集起来的。在国外求学异常艰辛,正是古典音乐抚慰了我。家里的储藏室实际上是我们一生的缩影,它会把不同时间段还原成为当年的自己——有快乐、有喜悦,也有哀伤。所以,整理储藏室,不仅仅是为了处理杂物,还会探秘人的内心,挑战人的感情,甚至会引发痛苦的回忆。

有时,作一下换位思考会有助于清理杂物——“这个东西我不需要了,但别人或许会有用”。我在国外常到一些公共图书馆去,进门的地方可看到一个木盒,里面是各种CD、DVD碟片,售价0.5美元一张。后来知道,这些碟片都是别人捐献的,图书馆略收费用,仅是为了提供一个服务。

清理杂物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这个东西今后或许有用”,“这件衣服我减肥(或者是胖一点)后可能会穿”等等,这种所谓“暂时无用论”会使处理杂物的计划一拖再拖,这时侯,如果要下决心处理东西,就应该给自己做一个“最坏情况”的设想,“把这件外套扔了,今年冬天万一真的要穿怎么办”?——不用担心,上网买一件很方便的。

不要为清理而清理。如果过分清理、过分整洁又会怎样呢?这就要看所谓的“过分”是否影响你和你的家庭的日常生活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