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颂赞
遗忘,《辞典》解释即忘记。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遗忘是指原本熟记的事物不再能认知或回忆了,不能对以前的处境做出合乎逻辑的思考。绝大多数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中留下的痕迹会逐渐消除,不断更新自己的记忆,可使脑神经得到放松,这就是遗忘在起作用。
生理学家认为:遗忘生活中的痛苦、悔恨、不幸、遗憾往事,遗忘很多别人的无意伤害,遗忘自己曾遭受的凌辱,遗忘自己的头衔、学问和能力,遗忘声誉和别人的夸奖,遗忘你给别人的好处,遗忘子女对你的承诺,遗忘朋友间的争执,遗忘你过去的失意等,不一而足。遗忘应该遗忘的,可以重塑生活信心。
人的大脑好比屋宇的空间或两肩的负荷,若真能把上述种种都清空,岂不宽敞舒适、步履轻松?的确,头脑明澈却践行选择性的遗忘,不是故作深沉、难得糊涂,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智者德行,是素养的提升和内心的强大。最风趣的是现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他自撰的墓志铭,遗忘全部显赫的头衔,诙谐地写道:“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坦荡如此!适度的遗忘,不但有利于正常记忆,可以使大脑得到静息,防止神经细胞的耗损;对于思虑过重、悲伤忧郁的人,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同时,遗忘还能保持心理平衡,使神经系统处于融洽舒缓的正常状态。所以,遗忘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而且遗忘在养生保健中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事实告诉人们,对于身体某些部位的病痛,或者情感中的悲痛怨恨,适时的遗忘是必要的。忘了它,向前看,寻求新的希望和欢乐,这就是遗忘的医疗作用。因此,遗忘也是一帖良药,有时美不胜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马马虎虎、遇事即忘的人,虽然在人群中平平庸庸,却无大病,有人称之为“傻人多福”。超越烦恼,忘掉忧愁,可以减少疾病缠身。
现代医学认为,忧愁是抑郁症的主要根源。一生多愁善感会导致多种疾病缠身,甚至让病魔夺去生命。还有,人被疾病困扰时,总想身上的病,甚至担心日子不多了,毫无益处。因为过分专注于病,会使人精神压力加大,免疫能力降低,使疾病加重。得了病,应泰然处之,忘掉疾病,减轻精神压力,从精神上战胜疾病。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人到老年,就要扔掉思想感情上的一些包袱,化解思想感情上的一些疙瘩。在这个信息时代,过目不忘自是本领,而适时、适度的“遗忘”亦属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