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以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经典代表,1961年3月4日,4家单位同批入选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上世纪90年代又相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谓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11月4日至5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遗产和文保分会学术研讨会暨2020年“中国四大名园”工作交流活动在苏州留园拉开序幕,“中国四大名园”代表、全国各文物遗产保护单位和文博界专家、学者和代表等20多家单位、7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自2015年春,“四大名园”管理机构在苏州签署合作框架意向书以来,已经建立起了常态化的互动交流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多层次的互动交流。本次活动围绕“保护传承名园瑰宝、活化利用历史遗产”为主题,通过专题研讨、经验分享、焦点对话、专家论证、现场观摩等形式,旨在构筑新时代文物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平台,推进园林遗产从抢救性、规范化保护到科学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建筑风格在古典私家园林中,堪称是造园艺术的精品之作,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本次活动中,留园向各位参会代表展示了留园的文旅融合项目——“盛世留音”。苏州评弹与苏剧、昆曲一起并称为苏州文艺三朵花,除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外,还被海内外听众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将这些文化因素更好地融入园林,将古人慢生活情调与深厚的吴文化巧妙结合,使人们在欣赏留园自然美景的同时,领略吴地文化艺术的精髄与神韵,是这几年留园一直在不断探索的。这对于提升留园的文化内涵,增强留园的美誉度与吸引力,促进园林文化传承极有帮助。
活动现场,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大林谈到,苏州是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园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守护好、管理好、传承好这些园林,是历代园林人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当前,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决策部署,通过创新机制、名录编制、加快修复、扩大开放等方式,推动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管理迈上新的征程。目前,累计有108个园林依法列入《苏州园林名录》保护体系,近90个园林免费对社会开放,苏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园之城”“遗产之城”。
在主旨交流会上,苏州留园就遗产园林空间视觉艺术,以及现代建筑对空中视觉走廊的影响和保护对策进行了分享。留园毗邻的石路商贸圈即将兴建的“华贸中心”,规划高度分别为150米和130米。而该中心距留园核心保护区最短直线距离不足800米,虽不在2005年修订的留园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但对留园古典园林空间景观将存在视觉干扰。留园管理处针对这一现象,运用空间分析理论对留园的静态视线、动态视线及视点、视距、视域等分别进行了解剖分析,尝试性提出了对留园闻木樨香轩景点视点以及视线采用加栽植物进行遮挡或视域限制的方案,以期解决现代高层建筑对留园视线空间的干扰问题。
北京颐和园以传承历史、展望未来为主体,介绍了颐和园近几年在文物古建的修缮保护、园林景观的维护提升、水体保护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具体举措。
承德避暑山庄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主线,具体谈了近几年避暑山庄在如何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出精品展览、发展“书信+旅游”新模式的举措和今后发展思路。
苏州拙政园管理处以拙政园垃圾桶减配和水治理工作为例,分享了古典园林景观环境管护与精准施策,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制定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策略,并贯彻实施。
同时,北京天坛、北京北海、中国园林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山西晋祠、厦门鼓浪屿、上海豫园、苏州虎丘山、苏州狮子林、苏州耦园、苏州网师园、苏州沧浪亭等单位也就文化遗产在现代发展中的活化利用进行了现场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会议上还确定了“中国四大名园”合作交流平台标志。 (孙云 文 茹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