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救护组部分组员合影(左二马帅、左三赵顺怡)
“卫生救护哪家强,华阳儿女真心棒,职责明确流程畅,工作起来心敞亮……”这是由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疫情防控卫生救护组集体创作的Rap歌词。到今天为止,他们已经坚守战疫一线290天了。记者昨天下午5时来到街道办事处,卫生救护组组长陈正业正和组员讨论值班事宜,准备对原来的防控措施再升级。联络员赵顺怡正忙于调整居家隔离管控方案。
正业敬业
带领小分队,遇事带头上
陈正业介绍,卫生救护组是街道设立的10个疫情防控工作组之一,作为社区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和前线战场,一直在压实严密的防控责任。最初全组人员分成外勤、内勤、转运三个小分队,现在还剩前两个。刚开始,卫生救护组只有他和赵顺怡,最多时发展到36人,随着疫情常态化,现在减少到7人。目前正全力以赴投身防控一线,做好入境人员居家隔离工作,关注重点地区和返沪人员自我健康医学观察工作。
58岁的陈正业以前在部队就从事指挥调度。赵顺怡称陈正业是20小时“待机”,总是在思考工作,经常很晚手机还会收到他的工作指示。组里不管有什么任务,陈正业都要第一个去现场做。“一方面了解这项工作,看有什么难点,也是让大家少走弯路,街道内第一个门磁就是他装的。”陈正业还有一个小爱好——制作小视频。疫情以来,他拍摄了许多大家的战疫视频,记录下许多珍贵画面,“这也是用另一种方式给大家鼓劲。”陈正业说。
赵爷非爷
干活不计较,干事向前冲
“这是我为了制图特意买的”,赵顺怡指着桌上的iPad说,“我们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靠有了这些流程图。”记者看到,iPad里一张一张“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了发热人群的处理、入境人员的转运、各类对象的管理措施等处置流程方案,都是根据各个时期的政策口径制定修订的。谈起制图的起因,赵顺怡介绍,疫情刚开始时,大家有些手足无措。于是陈正业就提议做一个简洁的流程图,把相关工作要点提炼出来,方便大家操作。接到任务后,赵顺怡就开始自学制图软件,一点一点摸索,经常半夜还在和陈正业讨论如何能够更加优化,“这真是烧脑又烧心的活,2月9日做的第一版最丑了,不过后面就越做越好,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赵爷是赵顺怡的微信名。“干活不计较,干事向前冲”是赵顺怡对自己的评价。
马帅真帅
逆行到守护,角色不断变
记者晚上7时拨打马帅电话时,他刚好安装完当天的第8个探头,装1个探头要1个小时,从早忙到晚,晚饭还没来得及吃。
今年1月,马帅刚考入街道社工队伍就接到疫情命令,调来担任转运外勤和司机一职,负责将机场隔离点的入境人员转运到居住点的闭环工作。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卫生组同事相应减少,马帅又从撤组同事手中接过居家隔离人员安装门禁报警器及其后台维护工作,其间也发生过居家隔离人员不配合的情况,他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并会同属地居委干部与社区民警上门进行耐心劝诫。
随着7+7政策的实施,居家隔离人员又增加了核酸检测环节,他又担负起接送居家隔离人员至光华医院做二次核酸检测的转运任务,这需要和四个卫生站点的医生及时联络相互配合,其间从没有发生一例耽搁和遗漏情况,圆满完成20余车次接送100余人。
二百多个日日夜夜,随着防控政策不断变化,马帅还要承担新进组同事的带教工作。他始终把防控使命担在肩上,把行车安全握在手上,把居民冷暖放在心上。 本报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