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土车、土方车在回填河道
回填后盖上防尘网的河岸 王军 摄
美丽河道年初刚竣工,可如今推土机土方车又摆开大阵仗。金山区廊下镇虹桥港28米宽新河道,竟要回填13米,设计宽度竟比备案宽度多了近一倍。挖了又填,来回折腾,人力财力物力,有多少又打了水漂?
尘土飞扬 河道被填
廊下镇勇敢村村民蒋先生向记者反映:村里新开的一条260多米长的河道,今年2月刚刚竣工。可没想到,最近几十辆推土机、土方车再次集结,尘土飞扬中,一车车黑泥覆盖了青青河岸,倒入了清清河水,原本28米宽的河道硬是又被填平了13米。
记者来到现场,只见竣工后的虹桥港河道北岸,已披上了美丽的“新衣裳”,漂亮的花岗石、青青的草坪、整齐的景观树。但河道的南岸却被“拼接”出了一条烂泥带,尽管盖上了绿色防尘网,但仍像是一块难看的“补丁”。就是这条烂泥带,生生填没了曾经的青青河堤、清清河水。只有河道上已经修建好的桥梁,还在如实“诉说”着河道往日的宽度。
备案设计 相差13米
从规划、设计、报备,到施工、监理、验收,水利项目应该有一个严谨的流程。28米宽的河道建好了,又回填成15米,问题到底出在了哪?
面对记者和村民们的疑惑,金山区水务局副局长张日新给出了解释:项目施工单位确实按照图纸设计施工,利用年底年初冬春水利不影响农田灌溉的施工季节,一边抓进度施工建设,一边同步走用地备案程序。但水务行业监管并没有及时发现,图纸设计的是28米宽,备案的只有15米宽。作为监管部门,为了不引起违法用地和其他问题,马上自查自纠,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备案的15米宽度整改恢复。
同一个项目为何备案是一套方案,设计施工却是另一套方案?对此,相关部门并没有正面回应。挖完又填的“折腾”,到底要花费多少人力财力物力?对此,相关部门反复强调他们的工作确实没有衔接好,将举一反三,对全区所有水利项目开展自查自纠。不少村民认为: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严谨的流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每个人、每个环节的把关意识、责任意识。否则,将为此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
本报记者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