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
巴金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把心交给读者》;吕其明曾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过一场专场音乐会,名为《把心交给祖国》。在这场音乐会前,他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我们的音乐一定要来自民间,我们的创作一定要来自人民。”
《红旗颂》一响起,就是令人心潮澎湃,因而它时常成为音乐会乃至音乐节的开场曲。这首曲目就是“把心交给祖国”,“创作一定要来自人民”的最佳实践。与一些作曲家“求高级”“唯深刻”“反旋律”相反,吕其明一直强调要创作旋律优美、人民喜爱的曲目。创作的目的,是把心交给祖国;创作的形式,是要让作品一定受人民欢迎。
吕其明自谦为“电影作曲”,也是因为他的作品时常成为电影配乐而广为人知。他26岁时在微山湖边写出了男声四重唱、电影《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1945年至1949年期间,他是驻扎山东的文艺兵,一直在搜集民歌、研究民乐,“我和老乡一起劳作,我也是农民”。此时,他创作了电影《红日》中的女声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后来,为影片《庐山恋》谱写《啊,故乡》——他又真的去了庐山。
他是烈士的儿子,很早入伍,与农民同吃同住,转业后因为采风而深入工厂、田野、山村……在上影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前身)工作时生活在上海。他创作的多首曲目,也成为陪伴人民成长的“主旋律”之一。
他的口头禅就是:“要把最好的作品献给祖国、留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