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
你的照片“做”了吗?
第20版:镜头艺术 2020-12-02

你的照片“做”了吗?

朝阳初升的魔都,左图调整了色彩,并消除了近处的人影

黑白画面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特征(摄于延安)

左图通过后期处理,比原图(上图)展示更多画面细节(摄于敦煌)

手机拍摄的照片(上图)通过后期处理提高图像质量(右图)

失焦拍一张,叠加在清晰的夜景照片上,浦江夜明珠更加光彩夺目

只要不是新闻报道或取证,移花接木又有何妨

◆王朔中

常有人问:你的照片做了吗?所谓“做”,就是用PhotoShop等软件处理照片。在一些人看来,照片从相机或手机“直出”,不做任何处理才能代表摄影水平,如果“做”过了,他们会很不屑。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要搞明白还得从源头说起。

摄影艺术与科技发展有着紧密关联。在胶片时代,它的基础是光学、化学、机械等科学技术,后来又引入了电子技术实现了自动测光。冲印照片时需要选择感光材料和调节药水配方,可以通过控制曝光时间实现照片的局部加亮或减光,最后还能进行裁剪和修补,没有人会觉得这些影响照片效果的后期处理是“做”。

到了数字时代,光学依旧是关键,也有机械装置,而化学和早期电子控制则让位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了。从相机取出的不再是感光的胶片,而是数字图像文件。于是问题来了:对相机输出的数码照片进行处理,有错吗?如果不处理会怎样?

要知道,数码相机光电元件记录的数据并不是可供使用的照片。若要“直出”,就得在相机内进行处理,如此得到的就不是“底片”,是经过“冲印”的照片。相机自动处理不可能最优,要达到最优效果或反映特定的拍摄意图,就得进行后期处理。另一种情况是根本不靠相机处理,取出原始影像数据(即数字底片),完全通过后期处理得到满意的照片。所以,并不存在处理或不处理的问题,只有单纯依靠相机自动“冲印”,还是自己在后期进行加工处理的问题。良好的后期处理同样是获得优质照片的保证,或者说它就是数码摄影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不必再问“做”过没有。

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是数码摄影的技术基础,“直出”的照片由相机或手机内部的图像处理专用硬件和软件完成。若是不满足于“直出”,有很多后期处理软件可供选择。如今在电脑上通常以Adobe公司的产品Lightroom Classic为基本平台,Photoshop为外部支持,可充分发挥两者特长,一揽子解决照片管理、优化编辑、输出分享问题,是得到普遍应用的方案。另外,还有很多手机用的软件也能进行照片处理,如美图秀秀等。对于Lightroom Classic的用户,可使用另一款面向移动设备和云存储的软件Lightroom,它能和台式电脑的Lightroom Classic同步,形成照片组织、标注、编辑、存储、分享的生态系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