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钰芸 裘颖琼)一批从智利进口的冷冻帝王蟹外包装通报检出新冠病毒阳性,这批次产品有没有进入上海市场?如何快速进行排查?记者昨天获悉,上海已经实行了冷库疫情管理制度常态化,通过建立“规模大类”可追溯数据库,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管理,可以做到第一时间排查清楚、隔离管控、封存到位。
入冷库 凭核检和消杀证明
东方国际水产中心占有上海水产品批发三分之一左右市场份额,这里每周有1000吨左右冻品交易量,其中一半是进口冷链食品。目前,冷库所有进口水产品均需要凭核酸检测结果和消杀证明入库,整个过程均纳入全程视频监管。一旦接到通报,某一批次的进口冷链食品被检出阳性,市场就会立即展开后续排查。
建台账 来龙去脉一目了然
记者了解到,通过可追溯数据库的智能搜索,市场内所有的进口冻品品名和产地一目了然。所有租用冷库的客户,销售出货台账也都需要录入明细,以供备案追溯。东方国际水产中心冷藏业务部经理李国华表示:“通过冷库查询系统排摸大类和单独批次进行核查,确认是否有这一批次;如果有,第一时间对此货物监管,并通知相关部门;即使已出库,也可以通过出库系统进行追溯,确保货品管控有序。”
此外,冻品海鲜从国外原货进来后,还会在国内进行调味或者分割。对于这样重新分包的进口冷链食品,东方国际水产中心也要求经营户提供原始母单以及后期加工厂的加工票据,不漏掉任何一批次的产品。
记者了解到,此前,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已会同市商务委制定了农贸批发市场和生鲜商超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包括加大对畜禽肉类、水产品、果蔬等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要求,重点检查进货合格证明、交易凭证等票证和相关台账记录。包括:
■对于各种类型冷库,严格查验采购的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合格证明、交易凭证(追溯单)等票证和相关台账记录等情况;
■重点督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并落实冷链食品信息追溯体系,确保食品信息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对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要依法立案查处。
■对于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连锁超市、中央厨房、学校食堂、中型以上饭店及连锁餐饮企业等,按照《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要求,落实相关畜禽肉类、水产品等9大类20个品种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将采购、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等相关追溯信息,按要求上传至上海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做到覆盖率和上传率的全覆盖。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表示,目前,上海监管部门已推进405家冷链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仓储、运输、餐饮服务等生产经营企业纳入追溯体系,累计上传肉类、水产品及其他冷链食品等追溯数据300余万条,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