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从年轻人身上看到未来 最强大脑云集申城 注入顶级科创能量
第12版:科创上海 2020-12-29

最强大脑云集申城 注入顶级科创能量

图IC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为上海厚植人才优势 采访对象供图

AI·上海机器人矩阵上展出的“悟空”机器人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本报记者 郜阳

前不久,上海正式公布《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进一步打响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浦江创新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论坛品牌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号角吹响,开启新建设发展篇章。

疫情笼罩下的2020年,上海克服重重困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果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重要论坛和行业的顶尖峰会,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注入关键能量。“最强大脑”频繁“云集”申城,也让创新成为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

  10月30日至11月1日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年度国际科学家论坛)

大咖云上聚首 探讨最前沿科学议题

横跨四大洲、11个时区、25个国家和地区、100余座城市,世界顶尖科学家“云集”上海,与无数线上观众一起,为了人类的共同命运而战。

在第三届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各种最“潮”的“黑科技”无一缺席。130余场顶尖科学家演讲,70余场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信息、数学等基础科学峰会,还有人工智能、转化医学、精准治疗、新材料、新能源等一系列应用技术峰会。基因编辑、气候变化、脑机接口、量子科学、黑洞、引力波、生物多样性、阿尔茨海默症……几乎所有备受关注的科学前沿议题,都在本次论坛上获得了充分的讨论。

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在论坛开幕式上云启幕,科学家“天团”自此在上海有了“家”。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将与新片区战略同频共振,充分依托上海优势,面向“国际协同创新区”重大期待,集聚全球顶尖国际组织总部、顶尖科学家创新实验室基地,形成具有强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区;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学等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将顶尖科学资源与医院、学校等配套建设融合起来,打造最符合创新规律的空间载体。

  10月22日至10月30日 浦江创新论坛(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高层次国际论坛)

科学家心目中“创新之城”有理想模样

1场主论坛,1场特别活动以及围绕“一带一路”、区域、政策、青年科学家、创业者、科技金融、未来科学和新兴技术等16场专题论坛、合作论坛及成果发布会等,在上海掀起与智者同频、与科技共振的创新“头脑风暴”。

在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一份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创新城市调查报告揭开了世界一流科学家心目中“创新之城”的理想模样。上海绽放的科创光环日益夺目,在全世界“最强大脑”的心目中,已经比纽约、波士顿、伦敦等老牌创新城市更令人期待。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浦东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0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开幕式上,上海技术交易所正式开市。

  8月29日至8月30日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业界精英领袖 探究智能革命大趋势

全球数百位AI学术界领军人、产业界领袖激情碰撞,探究智能革命的演进大势、人工智能的治理课题,发出人工智能的世界最强音;“3D虚拟AI家园”内,全球网友在这里切实感受到智慧的AI场景,惬意地在云上自由洽谈,更有众多科技大咖齐聚于此,分享关于AI发展的真知灼见;闭幕式上,上海再次重磅发布11个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需求,继续面向全球AI企业“揭榜招帅”。今年大会上发布的新应用场景,都是综合性强、复杂度高的系统场景,包括机场、商业街、高端制造等领域。

上海正在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应用的最佳试验田:百度飞桨赋能中心、华为“鲲鹏+昇腾”创新中心、中智行车路协同应用项目等36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沪;上海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张江人工智能赋能中心等又一批创新平台揭牌……

延伸阅读

行业顶尖峰会 碰撞智慧火花

  今年,不少行业顶尖峰会克服疫情困难,如约而至。

这些智慧火花的碰撞,传递、介绍了全球最前沿科技成果及发展趋势,为上海争取到更多全球性的科技资源。

■2020上海临港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 从多个维度助力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举行消弭“数字鸿沟”倡议仪式、启动BPAA全球算法最佳实践典范大赛、解读临港人工智能专项政策2.0……

■2020“双千兆宽带城市”发展高峰论坛 论坛传出好消息:目前上海千兆固定宽带已覆盖960万户家庭、实现99%家庭覆盖,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达到50.32M,是全国第一个超过50M的城市。

■2020中国(上海)集成电路创新峰会 多位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指出,集成电路不能闭门造车,要实现自主可控;不能只靠实验室里单点的一流技术,而需要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全面突破。

■2020中国精准营养峰会 专家们为后疫情时代如何集智聚力、融合创新发挥营养科学在促进健康、防治疾病中的核心作用展开了有益探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