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益智健脑新玩法 大寒时节话养生 鲐背之年,静养就是“保健品”
第22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2021-01-15

鲐背之年,静养就是“保健品”

□逸之

95岁高龄的张延龄是华山医院的终身教授,一生从医。他说,人到老年,静养是最适合的“保健品”。

张延龄一生从医,救人无数。他曾用手按压着患者出血的部位,一个晚上不眠不休;他曾俯下身子,为“老烂脚”的病人清洗伤口;报道他研制出高铁止血剂和利胆冲剂的消息,跟中国女排首次夺冠的新闻一起,登在了《解放日报》同一期报纸上。张延龄不仅从不收礼,还自掏腰包,为家境贫寒的病人支付手术费用。他医治过的一位胃癌晚期患者,感念于张延龄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临终前嘱咐两个女儿:“我走了之后,你们要把张医生当作我一样对待。”现在,姐妹俩逢年过节,必去看望张延龄,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不仅病人及其家属念着张延龄的好,他的学生们也挂念着老师。作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普外科系统目前最年长、最资深的终身教授,张延龄的学生如今在沪上各大医院胰腺、胃肠、甲乳、心胸、肿瘤治疗上各有建树。尽管都已是主任、教授级的医生,但在张延龄面前,他们仍恭敬如初。肿瘤医院荣誉教授倪泉兴总念着老师为他确定专业方向,手把手教他手术技能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往事。如今倪泉兴75岁了,仍奋战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每年春节和教师节,倪泉兴必登门问候老师安康。他说:自己学生的学生开始招收研究生了,期待着胰腺外科五代人齐聚张老师家,忆旧事,话今朝,展望未来。

身处这充满爱与被爱的氛围,张延龄现在的生活平静而规律。每天一早,阿姨用搅拌机将鸡蛋、奶粉、虾、鱼打成糊,做成早餐。张延龄喜欢甜食,关照阿姨早餐加三匙糖,阿姨劝他控制糖的摄入,他哈哈一笑:我的基因偏甜。

吃完早餐,张延龄翻翻前一天的《新民晚报》。兴之所至,他会拿起笔,撰写医学科普小文。这位主编《实用外科学》、《外科手术图解》等十余部专著的外科医生,对医学科普同样倾注了热情和心血,不仅主编《家庭医学百科》,《新民晚报》社区版上的“医家坐堂”专栏,每周一期,他更是坚持了15年。除了告诉人们如何辨识疾病、急症处理、日常保健,他还在专栏里探讨了“线上问诊如何问”、“网红脸美不美”、“基因编辑有多神”“脸移植有多难”等话题。几年前他就说过,高龄老人,大脑等身体机能难免退化,阅读与写作有助于延年益寿。

去年起,张延龄对手机里的短视频产生了兴趣。他关注的微信视频号“逸问医答”汇集了沪上百余位医生,一天两条医学科普短视频,话题从“脑萎缩未必是病”到“大多数腰突症是不需要手术的”,从“脑梗病人恢复差,只因家人帮太多”到“老人摔倒时,为何用手去撑地而尽可能不是髋关节着地”……张延龄赞赏这些医生在每次1分钟的时间里,将艰深难懂的医学精华变成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内容,赞叹他们在完成繁忙的临床诊疗与医学科研之余,为建设健康中国所做的努力,他为有这样的同行而深感骄傲。

晚年生活少不了电视节目相伴,张延龄最爱看战争题材的电视剧。若有足球比赛的电视转播,他一场也不落下,而纸牌三打一节目,荧屏里激战正酣,他在电视机前全神投入,仿佛自己是牌桌上的一员。

张延龄把家安在华山医院边上。早年一有危重急症,医院来人,到楼下叫“张医生”,无论是雪花纷飞还是大雨瓢泼,他闻声披衣而起,推门而出。习惯了夜半救人,如今的张延龄晚睡晚起,白天常常或躺或卧,很少运动,他说人到老年,静养是最适合自己的“保健品”。对他而言,静是一种禅定,经年修炼,精心呵护。

时入冬季,张延龄爱啖大闸蟹,爱喝可乐,却从不信保健品,从冬至到立春,每天喝一杯用白参配西洋参煮的汤,仅此而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