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从0台/年到1000台/年,让“悬空老人”圆梦 十年,见证从零到一千的步伐 打通“卡点”,让多层房加梯再加速!
第4/5版:上海两会/民生热点 2021-01-27

十年,见证从零到一千的步伐

——本报关注多层房加梯问题报道回顾

宝山九村多幢居民楼加装上了电梯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2014年4月10日

2015年10月14日

2016年6月21日

2019年12月27日

老房加装电梯,究竟难在哪里?政策上有哪些瓶颈需要突破?满足这个老龄化社会的“刚需”,各方该如何作为?作为一张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报纸,本报关注加装电梯问题也超过了10年,不断推出大量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不仅见证了上海加装电梯从0到1000的步伐,也以新闻媒体的责任感推动了这一民心工程的落地生根。

2014年,本报报道了宝山区和静安区加装电梯的成功案例。2015年10月,本报推出“养老难题调查”系列报道,发现多层住房加梯上海虽已有相关规定,但进展却非常艰难,成功的案例只有一两个。记者走访了著名滑稽戏老艺术家童双春和李青的家,实地了解以他们为代表的“悬空老人”的困境,10月14日在头版和焦点版刊发了报道《老房欲圆电梯梦,究竟难在哪儿?》报道刊发后引发大量反响,读者纷纷给报社来电来信来访,反映自己的困难。不少居民讲述没有电梯的苦楚,为加装电梯多年奔波的艰辛,还有的在电话中流下了眼泪。

之后,本报记者继续深入社区采访加装电梯工作,其间得到了市房修协会的支持,报道了大量成功案例,如普陀区的怒江苑7号楼、长宁区的五洲大厦3号楼、静安区的华怡园小区、虹口区的江湾镇街道……为许多想要加装电梯的市民提供样本。《怒江苑何以攻下“天下第一难”》《老房加装电梯,可有成功秘诀》《一年立项89台,崇明“老房有喜”》等等。采访中,乘上电梯的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溢于言表。

从一台、两台,到几十台、几百台,再到一千台。几年来,记者踏访了一个个加装电梯成功的小区,也走访了相当多的遇到困难的小区,如华山路“一户反对”楼、茂名南路钟和公寓、新福康里11号楼等等。通过一个个典型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以及决策部门的重视,使普遍存在的难题能够找到解决方案。经过本报的呼吁,多个“老大难”得到了解决,不少圆了电梯梦的市民给报社送来了锦旗。

加装电梯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主动作为。对此,本报也多次通过刊登评论、述评等,如《“中间环节”也要热起来》《喜见街道成立“电梯办”》《政府实事与老房加梯》等。从2019年到2021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到“加装电梯”,本报也及时刊发评论《“加装电梯”三入报告意味着啥》。

听取民声,传达民意,本报还成为加梯工作中广大市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一座桥梁。记者了解到,审批程序复杂、办理手续繁琐是一大“拦路虎”,居民要办理加装电梯“就像造金茂大厦一样”,于是通过报道以及其他途径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2016年6月,市住建委和市规土局简化审批手续和环节,将原来的46个审批章减少到15个。6月21日,本报在头版独家首发了这一新闻。

2019年12月,为破解上海加梯工作中的一系列瓶颈问题,上海市住建委、市房管局等十个部门联合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意见》出台之前,本报记者也受邀前往市房管局,对即将出台的《意见》提出建议,并被有关部门采纳。

本报记者 邵宁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