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十四五’要再接续,构建新发展格局,未来五年创奇迹……”昨天上午,一首为“两会”喊麦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下午,上海市长龚正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又被频频点赞,我们也不禁要“喊一嗓子”:民生“礼包”太实在,“十四五”真不一般。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对建党百年最好的庆祝。今年第一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就召开现场会,主要是推进16项民心工程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完成10个方面30项民生实事。昨天的记者会上,许多精准的“计算”,让人们感到城市的“温度”并非触不可及,其实就体现在我们身边:去年,上海制定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改造55万平方米的目标,实际完成75万平方米,今年又制定70万平方米的目标;去年上海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32微克,比“十三五”规划设定的目标低5微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多着墨未来描绘,给外界一大印象是上海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聚焦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特别是做优做强“五型经济”,加快推进“五大新城”建设,大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中间,民生都处于突出地位,像五大新城要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建设,既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同时也要高标准配置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设施,体现城市烟火气和规划的温情。
老百姓之所以关注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因为这都与解决自己的“急难愁盼”相关。像昨天的记者会上,就提到要新建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0个助餐场所、5000张养老床位,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000张,同时完成500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等。这不仅要靠政府推进,也离不开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像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于去年12月22日正式发布“云上社区养老合作社”平台,平台下设“医疗”“助餐”“助养”“兴趣”四大板块,吸纳优质社会第三方共同携手为老年居民优化晚年“医食助兴”。
为政之道的“温度”,还需要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实现更大作为。龚正市长在回答“‘一江一河’贯通后,如何更好提升滨水体验”的问题时谈到,将增加一些能让市民吃个简餐、喝杯咖啡的地方,增加一些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小型体育场所等。通过精心描绘“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图景,创造更多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环境。
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从来就是关联体。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到更多变化、得到更多实惠、品到更多幸福的滋味,把好的资源留给群众,群众也一定会勠力同心共谋“十四五”新篇章,这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