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北外滩百万年薪职业经理人亮相 佘山天文台120周年之际将大修 虹口5000余户居民将告别蜗居 “签”手美好 解决居民“忧居”事
第3版:上海新闻 2021-01-30
东余杭路(二期)、余杭路旧改项目签约生效

虹口5000余户居民将告别蜗居

前天下午,北外滩旧改再传捷报,地处核心区域的东余杭路(二期)、余杭路旧改项目分别以99.36%和99.33%的房屋征收签约率提前生效,5000余户居民即将迎来新生活。这也是虹口在山寿里、东余杭路(一期)旧改项目创新机制的经验上,再次升级“组团打包”,将9个街坊打包组合成两个项目同步启动推进,是虹口旧改史上又一个“第一次”,也跑出了虹口旧改2.0版加速度。

“组团打包”升级至2.0版

“从房屋征收决定出炉到生效耗时不到一个月,盼了大半辈子的‘新居梦’不仅未被疫情耽误,反而比预想中更快些。”在丹徒路277弄9号一间低矮破旧的老房里,67岁的陶美英正乐呵呵地收拾打包物品,为接下来的搬家交房做准备。陶美英家所属的东余杭路(二期)旧改项目由六个街坊打包组合。1月5日,该项目与由三个街坊打包组合的余杭路旧改项目同时张贴房屋征收决定,启动第二轮方案征询签约工作。

虹口区旧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虹口在实行“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旧改新路的基础上,通过将多个小街坊集中启动、集中推进的“组团打包”等极具虹口特色做法,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原本耗时至少18个月的工作量,使得东余杭路(一期)这个虹口旧改史上体量最大的旧改项目成功达标生效。如今,在去年的经验基础上,区旧改指挥部把“组团打包”升级至2.0版,将9个街坊“打包”组成东余杭路(二期)、余杭路两个项目同步启动、同步推进,且继续采用两个征收事务所共同协作的“赛马机制”,虹房集团、北外滩街道也抽调精兵强将增援,快速合力将原本27个月的工作量压缩到3个月完成,取得了“十四五”旧改“开门红”。

以党建引领构筑信任感

在东余杭路(二期)、余杭路项目的9个街坊中,不少房屋都建造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结构老化程度较高,居住面积狭小,厨卫设施简陋甚至没有。近些年,眼看周边的房屋相继成功征收,居民们一直在“踮着脚尖”盼望早点旧改。然而,疫情之下的旧改能否持续“提速”,也同样考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此次旧改过程中,北外滩街道兆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黎不仅肩负着沟通调解工作,还是一位居民签约的“受托人”。原来,受疫情影响,兆庆居民区一位长期定居国外的居民无法及时回国签约,她选择请王黎代她签约。在按规定走完相关程序后,王黎时常会同经办人与代签居民沟通联系,讲解相关政策,最终协助该居民成功签约。“信任,是一天天、一件件事,积累出来的。”王黎说,该居民的母亲生前在居民区独居时,居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就经常上门嘘寒问暖,后来其母亲去敬老院,居委干部仍不时提供热心帮助。正是这让对方产生了信任感。据悉,区旧改指挥部党委还在旧改基地开设了标准化党群服务站,开展政策宣传,争取在第一时间了解每户居民的签约心态和真实诉求。

从“站着吵”到“坐下谈”

在周家嘴路786弄三多里,部分居民期望值过高,与评估人员争吵声不断。区旧改指挥部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组“进得了门、说得上话、认得了人”的优势,由其牵头搭建平台,召集区第二征收事务所、物业公司、居民代表三方面对面沟通。对居民提出的问题一对一解释说明,逐渐解开居民心结,最终实现72证居民百分百签约。

虹口旧改工作依据不同街坊特点,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保护对象提供“管家式”服务,一户一方案、一户多方案。“旧改工作没有‘暂停键’,只有‘加速键’。”区旧改指挥部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深入开展“千人大会战”,上半年完成北外滩地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年完成全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旧改任务。 本报记者 袁玮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