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留“薪”更须留“心” 因势利导 春天,向着更多的可能 香樟树 风雅清逸  迥出尘俗 退休“诗生活”
第19版:夜光杯 2021-02-03

风雅清逸 迥出尘俗

宣家鑫

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雅士的画作都体现出自己的生活情趣,清末民初的著名画家倪田也是如此。

倪田(1855-1919),初名宝田,字墨耕,别署墨耕父,号墨道人、墨翁,又号璧月盦主;江苏江都人;少年时习画于扬州王小楳门下,人物、仕女、佛像、鞍马能肖其师,超出侪辈,深获赞赏;后私造其师画作,事泄受责,羞愧远走上海,设摊城隍庙豫园一带,鬻画自给,时年三十七岁。任伯年爱惜其才,为之延誉,遂得结交朱梦庐、吴昌硕、高邕之、胡公寿、王一亭等画坛诸公,所用印章亦多为缶庐所治。其四十八岁加入上海书画研究会,选为庶务;寓沪后接受任伯年的影响,所作腴丽遒美,朗润清华,时誉颇高。

倪田所作人物造型与面部表情如任伯年之奇特稚拙,富于乡土气息。此幅《羲之爱鹅图》(见右图)创作于1910年,尺寸:146×40cm,题识:宣统庚戌冬十一月,邗上倪田墨根写于璧月盦。钤印:宝田(白),墨根(朱)。

羲之爱鹅的故事,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是“四爱”之一。此幅画作的构图十分巧妙,图中王羲之峨冠博带、宽袍大袖、手纨团扇、仪态萧散地缓步过桥,一个仆人手拿提梁壶紧随其后,桥下有四只鹅在水中畅游,形态各异。在画面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分别画了一棵树和一些竹叶,它们虽然不是整幅画的主体部分,但是衬托了整幅画面,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使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倪田笔下的人物造型,古绝生动,尤其适合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逸姿态,画中的羲之风姿古雅。他和仆人的衣纹清圆劲细,凝练沉着。四只鹅姿态各异,敦实高傲,或用线描,或用点彩,相映相衬,生动传神。鹅颈的曲转采用方折法,看似不合常理,而别有情趣。这是将书法的意趣融汇到画中的一种手法,是倪田的高明之处。

此画人物表现细腻生动,神态各异,用笔流畅,把一个场景和人物之间的神态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宛如就发生在眼前,使观画者似乎也能感受到王羲之爱鹅的情趣。画家运线如行云流水,笔笔相生,体现了精湛的画艺与深厚的功力。右上角的树干、树叶,用墨浓淡相宜,密而不乱;右下角的竹叶,用笔用墨精练、有力、多变,有种像杨柳树垂在湖边的感觉,使人觉得画面更加富有乡土气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