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过年的味道(中国画) “自诚明” 梵皇渡路618号大院记趣 “混菜钵”慰劳志愿者 泉可汲、田可耕、市可易 新疗梅说
第10版:夜光杯 2021-02-18

新疗梅说

周丹枫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又名《疗梅说》。全文只有二百七十余字,先写病梅,后写疗梅,寓意深刻。细读此文,作者之用心,远不止痛梅、惜梅、疗梅,而是痛斥封建士大夫违反自然规律,刻意扭曲自然生长之梅树,使之成为畸形之病梅。究其更深用心,乃是借此抒发反对封建束缚,提倡个性解放之思想。本文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者有如此深刻独到见解,实属难得!

定庵先生乃清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他十分重视人才,认为国家兴衰,“皆观其才”(《乙丙之际箸议第九》)。他的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一二五)》),就是渴望破格选拔优秀人才,开创充满生机的新局面。他的《明良论四》就提出了“防止百官‘擅威福’以扼制人才和‘救今日束缚之病’的问题”。他以“病梅”比作被束缚、被摧残之御用人才,以自然之梅比作个性解放的俊杰之才。可见他对培养人才的看法与世俗有截然不同之见解。

我由此想到现在的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想及今日之一些家长教育子女的问题。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每个孩子的个性、天赋、兴趣、特长也各有所异。家长要从孩子早期注意观察分析,因势利导,以鼓励其所爱所长为主,绝不能强其不愿为而为之,强其不能为而为之。

现在不少家长用心良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千方百计地要子女按其制定的方案施教,而且特别喜欢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争高低。把孩子从早到晚的时间排得满满的,连一个休假日也不放过,赶场子补这补那,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语、数、外、理、化、琴、棋、书、画、体样样出类拔萃之全能冠军。好端端的一个孩子,童心尽被扼杀泯灭。如此疲于奔命的孩子,到学校上正课时,则往往昏昏欲睡。

我从教数十年,阅人无数,始终认为除个别情况特殊的孩子外,孩子基本上均属“孺子可教”者,只要按规律教育教学,因材施教,都可以培养成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有用人才。由于不少家长不从实际出发,忽视孩子个性,不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牵着孩子的鼻子走,最终使其棱角磨尽,性格扭曲,自信心丧失,甚至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以致断送了孩子原本可能成为某一领域、某一层面有用之才的前程。这就像龚自珍所购之三百盆梅树,“皆病者,无一完者。”

我国是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国的经济实力也正在与日俱增。新中国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受到这片幸福国土的滋养。但是,如果几亿家长不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都以同一要求,同一方法,同一尺度,带着亿万不同的孩子朝着同一目标拼搏,那么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从小就不是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接受愉快教育,健康成长,而是在家长的恩威并施的压力下紧张地负重前行。这有利于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创新人才吗?创新思维必定是在一个自由而包容的环境里形成的。我们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们善于大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敢于质疑,让他们的奇思异想以及动脑动手能力充分地在自由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里发挥和施展。而科学家、发明家往往是在这样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孕育成长起来的。我们千万不要去做扭曲自然生长的梅树而使之成为畸形梅树的蠢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