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一撮茶叶 如此明媚 请先补上“ABC” 北欧风情 幸运、侥幸和幸福 梅香接娃 藕粉
第19版:夜光杯 2021-03-12

梅香接娃

陈茂生

吃过午饭,年逾花甲的梅香抓紧小寐一下,赶忙起身把蒸好的红薯、酸奶、汤勺啰啰嗦嗦的一堆东西装进包里;再对着镜子简单画两下眉毛,“老归老,接孙女的形象总要好点。”

每天早晚有两个交通高峰,工作日下午3点到4点半还有个“第三次浪潮”:幼小初学校门口人头攒动,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家长,蔚为壮观。其中尤以梅香这般年岁的为主流,有的还是接完大宝接二宝,可谓人不分城乡,地不分南北,皆负接娃之责。时间久了都脸熟,等候时就扎堆聊天。本地“土著”老人凑一起聊老房征收了选郊区新城还是市区边缘……与儿女家“一碗汤的距离”最佳,但无论远近都是孙辈“陪玩、陪吃、陪回家”的专业“三陪”。也有来自各地的银发“沪漂”族,无论来自城市或农村,资深还是刚“漂”的,聊起来带娃都说苦,而且还会加一句“儿子女儿家呆不惯,想回家”。最后都是一声长叹,“他们太忙,不陪怎么办?”

边聊边把目光往学校里瞅,等孩子一出校门,立刻能听到大呼小叫的“宝贝、心肝”,然后各自手牵手,抱身上也有开私家车的,融入都市各处的人流、车流中。

见天色还早,梅香牵着孙女的手到公园,先把红薯、酸奶之类给小祖宗吃,能量补充后小孙女和小朋友一起疯跑尖叫,梅香则在后面“一步之遥、一手够着、一眼看到”地跟着,“关了一天了活动一下”。等暮色渐起,就跟正在兴头上的孙女好言劝说“奶奶晚上还有点事”,略加强制地拉着回家,在地铁站与媳妇交接。自从儿子结婚成家后,相距较远;梅香就遵循“无预约不上门”的规矩,每月有一两次到家认可的饭店,点几个菜吃个晚餐说说话,算作碰头了。当然梅香还有个心思没有说:再来个“二宝”怎么办?不方便和媳妇说,只能私下里和儿子嘀嘀咕咕,“想清爽了,那时真弄不动了”。真弄不动了吗?其实心里答案是“到时候再说吧”,无可奈何是真的。

晚上和老姐妹相约茶室聊天,带娃的话题越说越多。“当年上大夜班干体力活,又忙又累但特别喜欢,为啥?早上送好小孩就睡觉,一觉醒来接小孩,两不误。如今小人没良心,‘居家办公’接小孩没时间做晚饭最起劲,等孩子老婆进家门马上开饭,一家门其乐融融。我这个老婆子还乘在地铁上往回赶。”边上姐妹惊呼说要知足,现在是最省心的辰光。阿拉小外甥有啥叛逆期,犟头倔脑,放在老早少不了“吃生活”打两记。现在不能碰更不能打,还要哄着劝着,真怕哪天想不通跑出去了,“说不定小家伙外面兜个半天、一天回来了,我这个外婆已经吃不消送医院了。阿拉读初二的辰光已经准备上山下乡了,不好比的。”梅香心头一跳:初二?暗暗掐指一算还有十年,偷偷吸口凉气冷静下。更有姐妹恨恨地嚷起来:你们在“凡尔赛”地秀啥,我想要这点烦恼也要不到。儿子说媳妇要先“丁克”个两三年,跟我们不搭界。老头子在家里越说越生气,血压高了住院了。一言既出,四座皆静,众老阿姨面面相觑。

回家路上,梅香边走边想:到底孙女要我,还是我要孙女?思前想后,每天晚上看孙女视频,那个一笑一颦小脸能让老夫老妻说说笑笑,不就是“幸福”嘛?有这点体力有这样体验,说明身体还好生活不错,是应该知足了。脚下加点劲回家早点休息,明天继续接娃。蓦然转念,周末了,无需如此奔忙了,顿时心里又空落落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