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建议 往这提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容环境将以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全力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建设、治理、管理三个领域深耕细作,落实“建党百年保障、添美百个街区、营造百处好景、消除百处盲区、动员百万市民”具体任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更美丽的城市环境。
建党百年保障
以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围绕红色文化活动、第四届进博会、花博会保障等,在7类重要点位、19条主要道路、21条主要高架高速路、60个重要区域,采取销项管理,全面实施市容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展现上海改革开放新形象。围绕“彩化、靓化、净化、序化、优化”工程,全面完成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425项任务,打造水清岸洁、海派风情、活力缤纷的“生活秀带”。
添美百个街区
巩固已建成的352个“美丽街区”,年内再建成100个“美丽街区”。深耕示范区域,深挖文化内涵,抓好方案优化,推动资源整合,实施全要素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让道路环境更加整洁、街容街貌更加美观、空间视觉更加靓丽、管理服务更加优化、城市特色更加凸显,确保建设和管理实效“六化十无”(城市道路平整化、公共设施规范化、建筑立面协调化、围墙建设生态化、店招店牌个性化、街景绿化品质化,无道路病害、无暴露垃圾、无占道亭棚、无立面污损、无乱涂写、无违法建筑、无占道经营、无乱停车、无乱悬挂和乱设标语、无失管失养绿化)。
营造百处好景
结合城市管理精细化,总结回顾建党百年上海市容环境建设成就,展现市民眼中更加美好、更令人向往的市容环境,开展“百年百景”活动,遴选并引导100处市容环境成长为示范引领点,通过“比学赶超”,推动城市环境向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进步,并为市民群众提供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基底。
消除百处盲区
固化优化“五大十清”活动,推动“边边治理、天天治理、人人治理”,强化无名通道和结合部区域等短板治理,消除100处区域管理薄弱现象。巩固无序设摊治理成效,遏制无序设摊聚集点回潮。加强设摊临时管控点和疏导点的规范管理和硬件提升。深化外摆位、夜间经济设摊精准管理。
动员百万市民
密织社会网格,落实法规,推动社会自律,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制度,提升责任区工作的知晓率、覆盖率和履责率,充分发挥责任区制度在市容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号召百万市民积极参与清洁家园活动,为市容环境提升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在落实人民建议过程中,市容管理部门将健全“标准化、项目化、精细化、法治化、场景化”工作机制。“标准化”就是坚持“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明确人民城市的战略目标并依托《城市容貌规范》落实具体方案;“项目化”就是坚持任务落实、责任落地,明确一个一个项目谁来落实在哪里落实;“精细化”就是坚持细节做优、好中做美,在一草一木中反映美丽上海的治理水平;“法治化”就是坚持法规支撑、社会支持,通过法规制度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市容环境建设;“场景化”就是坚持现场研究、当场处置,注重到一线发现问题并充分用好“一网统管”。
市绿化市容局 文/图
市民金点子 结出金果子
城乡公园物种铭牌增设二维码
市民荣先生反映:目前除辰山植物园、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等设有专业科研机构的公园外,大部分公园科普手段缺乏。这主要体现在注重提供游览、休憩、观赏场所,缺乏自然知识普及和探究的基础设施;服务形式单一,只有少数大型公园时不时举办一些科普活动,中小型公园仅做日常养护;自然探索类课程仅限于个别专业类公园,参与人群局限于青少年,覆盖面窄。
建议>>>
(1)加强动植物“铭牌”等基础性设施建设,设置二维码,让游客通过扫码,了解物种信息。(2)加强公园与邻近社区的互动,周末开放部分区域,邀请社区家庭参与日常保育等志愿活动。(3)在世界环境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等节点或传统节日里,开展科普文化教育活动,增加体验度。通过戏剧、音乐、文学和绘画等形式,开展全年龄段的专题活动。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本市绿化行业科普宣传力度持续加大,科普活动和市民互动的多元化和多样性逐步显现。在植物铭牌设置方面,目前包括市属6家公园(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上海动物园、滨江森林公园、共青森林公园、古猗园)在内,各区有条件的城市公园已结合游览需求,为园内动植物悬挂“铭牌”,一些专类园也根据实际情况在“铭牌”上为动植物增设更多专业信息。此外,新纳入城市公园名录的,也要求必须悬挂动植物“铭牌”,2021年将会有更多公园在悬挂“铭牌”等基础性设施建设方面有所提升。
公园活动方面,2020年上海公园园艺文化活动共计开展103场。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各公园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线上授课、室外导赏等多种形式开展授课,共开展线上活动38场,线下活动283场。2021年,本市还将根据疫情管控要求,办好线上线下各类园艺文化及科普活动,计划举办200场左右的园艺文化活动及300场左右的园艺大讲堂,进一步丰富市民生活。
社区互动和科普活动方面,去年出台了《关于建立社区园艺师制度的指导意见》,确定本市社区园艺师试点的20家街道(镇)名单,并召开试点街镇社区园艺师座谈会和培训;举办第39届上海“爱鸟周”主题活动,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呼吁市民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0年度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系列活动;全市近4000人次参与网络认建认养活动,认养树木逾5000株。
2021年,本市将“绿化大篷车”“园艺大讲堂”“市民插花大赛”等品牌活动与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民间活动等相结合,搭建方便市民“零门槛”参与的群众绿化平台。
建设口袋公园 重修古典“半淞园”
市民刘先生反映:黄浦区有个半淞园街道,但现在黄浦区并没有一个花园叫半淞园,当地许多居民也不知为什么叫“半淞园”。其实,半淞园街道本有一个名园叫半淞园,面积6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将近一半,因将黄浦江水引入园中,故取唐代杜甫“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的诗句,将此园命名为“半淞园”。1937年,日寇空袭上海南火车站,毗邻南站的半淞园也遭战火焚毁,此后未重建。2010年办世界博览会,半淞园原址被规划进世博园区。
现在,重建原规模的半淞园已不可能,但借上海大力推进“口袋公园”的契机,是否能建个袖珍版的半淞园?可新建旧半淞园的亭子,再展示一些半淞园的历史资料,或者在街道管辖范围内,利用已有绿地改建。保留一段史脉,延续一段文脉,半淞园街道也名实相符了。
建议>>>
(1)所有的口袋公园都应有正式的漂亮的名字。可统一命名为某某园,而不是叫“龙吴路、华泾路路口绿地”之类。(2)口袋公园应编号,便于统计管理,也可增加建造管理者的成就感。(3)口袋公园要竖统一样式的标牌,包括编号、园名、园名由来、建园年月,也可公示保养单位。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针对刘先生的建议,下一步将加强街心花园命名引导工作,建议各区通过命名赋予街心花园文化内涵。对于半淞园,黄浦区在建设绿地的过程中一直在考虑,查典故了解到,半淞园原为古典园林,黄浦区还在寻找合适的绿地改建成为“半淞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