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浅谈农民起义钱 陈望道办《太白》半月刊 青花瓷罐的故事 玉牛迎春看祥瑞 心中有“秤”做凡人
第21版:民间收藏 2021-03-17

玉牛迎春看祥瑞

◆刘国斌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鞭牛是吴越地区旧时的传统年俗,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期盼丰收。庚子鼠年,新冠疫情泛滥,给整个世界带来不小的灾难,岁末初春,人们更期盼辛丑牛年的早日到来,“牛”转乾坤,让世界恢复秩序。不少收藏爱好者也都找出有关牛的藏品,借此展望来年,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十年前,沈胜利先生在上海工人文化宫举办过个人玉器收藏展,其中有一件唐代玉牛饰片,让人过目不忘。春节前夕,我去拜访沈胜利先生,并与沈先生一起赏玩了这件玉牛。

这件玉雕长6.5厘米、高3.6厘米、厚约1厘米,玉质白润,圆雕,雕工娴熟,根据背后的3组牛鼻孔,我们可以断定这是一件玉带板。牛耳朵、牛嘴、牛足的雕刻都特别生动传神,特别是牛眼,仅仅两刀加一个圆孔,但圆孔中的包浆却使牛眼更加炯炯有神,真可谓是牛眼圆圆看祥瑞。牛的造型为伏地回首状,这是绝对聪明的处理方式,把牛角完全藏在画面中,因为这是玉带板,如果设计成牛角外露,就会使佩戴者不适。同样牛尾巴的处理也是如此,牛尾巴弯曲和牛腿连在一起,整个牛的造型厚实圆满。

1978年,内蒙巴林右旗白音汉公社辽代窖藏中有出土玉饰片,其中有一件白玉狐狸,圆雕、小耳、尖嘴,弓身卧伏状,形象也是十分生动。如果只从正面纹饰来欣赏,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件陈设玉雕,其实它的厚度只有1.5厘米,不可能是镇纸之类的文房用品。而从背后的小孔可以推测这也是一件玉带板。张明华先生在《中国古玉发现与研究100年》一书中也是这样认定的。也正是为玉带板所雕,故而造型也是非常圆滑,没有尖角,这和我们手中的这件玉牛的工艺同出一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强的封建朝代之一,唐代也是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受到来自异域文化的洗礼,一直作为祭祀礼仪用的神秘玉器,也出现了极大的改变,玉器的实用功能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唐代玉器在纹饰图案中减少了神秘色彩,而以生动形象的人物、动物、花卉为主,具有明显的写实主义风格。

春节期间,我专程去上海博物馆观赏“卓荦迎新:中韩牛年生肖文物交流展”,此展览别出心裁,在大厅和各展厅分别展出和牛相关的文物。而在4楼的玉器馆,我却惊喜地发现正在展出的被断代为唐代的玉鹅,其玉质、造型特征、玉雕工艺和风格,几乎和我们手上的唐代玉牛完全相似,看得我一阵激动,这应该也就是辛丑牛年第一件开心的事情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