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超级马里奥”音乐声里 复刻农家大灶生火做饭 上海交大学生认领“责任田” 到国博月球样品展近距离“赏月”
第3版:综合新闻 2021-03-21

到国博月球样品展近距离“赏月”

总工程师为孩子们解开月壤之谜

上海音乐艺术学院老师方恒,他想把近距离赏月的感受写进音乐里 潘子璇 摄

自古以来月亮寄托了太多属于中国人的情感,也催生了无数属于中国人的诗词歌赋,但在相当长的历史中,月亮从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即。上月末,“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面向公众展出。远在天边的月壤如今近在咫尺,可以近距离“赏月”,人们兴奋不已且急不可待,预约人数几乎每天爆满。

观众直奔“月壤”而去

昨晨8时刚过,国博北门就排起了一列长队,有老人有小孩,还有观众拉着行李箱,一问才知是千里迢迢下火车便直奔国博来看月壤。3月16日开始来京不再需要核酸检测,来看月壤的外地观众逐渐多起来。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又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以及特殊环境,世界各国发展空间探测大都从探月开始。自2004年以来,17年间中国探月工程成功完成6次发射任务。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安全着陆,带回1731克的月球样品,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走进国博,蓝色环形墙包围的开放式展厅犹如浩瀚深邃的探月旅程。按照顺时针方向缓缓移步,嫦娥五号返回器及其主降落伞、嫦娥一号、嫦娥三号着陆器、五号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模型等各种实物、模型和大量图片资料,带观众一步步了解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实现历程。

不少观众直奔“月壤”而去。盛放在水晶容器中的100克月壤在灯光映照下散发出神秘的色彩。此样品与美国太阳神号及苏联探月计划早前取回的月岩月壤样本大有不同,嫦娥五号的着陆点在月球正面的西北部,这里是月球最大的月海——风暴洋,此前人类探测器从未在此着陆过。嫦娥五号采样点距离美国及苏联的采样点非常远,且该处火山活动较其余年轻,可助研究月球内部能量衰竭,并更加全面了解月球地质演化历史,这也意味着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很可能取得不一样的结果,有独特的科研价值。

多维度展现探月成果

月壤珍贵,盛放月壤的容器也极尽巧思。此容器设计思路借鉴国博馆藏系列青铜“尊”,外部造型高38.44cm,象征地球与月亮间平均间距384400km。宽22.89cm,象征嫦娥五号自发射到返回的任务时长22.89天,从多维度展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辉煌成果。

展场里一群孩子格外引人注意,近前打听得知亲历嫦娥工程的一位总工程师亲自讲解。科学家们17年如一日“追逐梦想,勇于探索”,推动了航天大国的奋力前行,更让中国人为之骄傲和振奋。嫦娥五号厉害在哪?月壤和地球土壤有何区别?当科学家辛苦不辛苦?……一路走一路看,孩子们好奇问,女工程师详细答,把探月工程振奋的精神和自豪感转化成孩子们的梦想。

希望月壤到上海巡展

上午10时,大量观众在月壤前拍照滞留,安保人员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让每个观众都能很快近距离欣赏到月壤。“这就是月壤,太震撼了!”一名说上海话的观众引起记者注意。小伙子名叫方恒,是上海音乐艺术学院老师。看完月壤,方恒来到嫦娥五号任务月面展示国旗面前。这面国旗重量仅12g,针对月面高低温交变、真空及辐射等特殊环境要求,科研人员发明了国旗表面色彩构建及耐紫外辐照等多项后整理技术,既能满足材质强度要求,又能满足染色性能要求,还能保证国旗卷起时在正负150摄氏度温差环境下不会粘连在一起。“今天起了个大早到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那种神圣和庄严的感觉平时很难体会到。旗开月表五星闪耀,这抹鲜艳的中国红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和振奋。”方恒说,回到上海后要把这些深切的感受写进音乐里,也希望月壤能赶紧到上海巡展,亲朋好友都有机会近距离“赏月”。

“嫦娥”“玉兔”“天宫”“天问”……这些词语古老又现代。中国人正在用科技的力量,让古人美丽的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月球样品001号展区背后是一台天问一号火星车模型。2月24日6时29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进行科学探测,为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天问”正在实施火星之问,探月工程四期即将开启,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梦想永不止步。

驻京记者 潘子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