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佳
“此书虽为目录,甚为有用,亦甚名贵,得者宝之。”已故文史大家、书法家周退密先生在一本1925年出版的《中国书店书目》上的题跋近日露面。作为古籍善本领域的著名大家,周退老为何对于这样一本看似普通的书目不惜使用“有用”“名贵”“宝之”这样的溢美之词呢?这还要从曾是书餮聚集中心的上海中国书店说起。
1912年以后,大批逊清遗老避居上海。由此,上海的书画以及古书古物市场大兴,购书、刻书更是风行一时。加上外国人趁机大肆收购民间藏书,古书价格一路上扬。自清末至1912年以前,书店比较集中的是在棋盘街(今河南中路南段),如申昌书局、神州国光社、中国图书公司等。1925年,在上海的西藏路南京路口,开出了一爿不大的古籍书店——中国书店。书店经理就是陈乃乾,这一年他29岁。
陈乃乾是浙江海宁人,清中叶著名藏书家向山阁主人陈仲鱼后裔。从东吴大学读书开始,陈乃乾就非常喜爱古籍收藏,而他进入书业,还要从陈立炎的古书流通处说起。
据《上海通志》第四十一卷载,古书流通处于1911年设立于上海,经营者陈立炎。陈立炎原本开设的书店名叫六艺书局,此店只经营新书,但在民国初年时,因收购到了一批天一阁被盗之书,为此他被抓起来关了几个月。
陈立炎对古书是半内行,但极具胆识,而陈乃乾加入古书流通处无疑是如鱼得水,当时正佐理陈立炎购销古旧书籍。1924年,古书流通处发生困难(另一说因陈立炎年老体弱)决定歇业,陈立炎遂将全部存货盘给金诵清、陈乃乾合办的中国书店。古书流通处前后经营九年,至此宣告结束。1925年,中国书店正式营业,陈乃乾成了书店经理。
陈乃乾在《上海书林梦忆录》中曾说自己,“余性本木讷,不善贸易,更不善与人论价,故旧书买卖与余个性极不相宜。其所以毅然任此者,盖抱两种改革希望欲藉此以自试也”,“主中国书店仅一年,以不任酬应繁剧而退”。在陈乃乾去职后,金诵清改聘郭石麒主持。
就在这短短的一年内,陈乃乾对于中国书店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中国书店书目》则是陈乃乾的一个创举。当时的旧书交易,买家必须亲自要看到书,且有“仅能与本地人交易,而决无与外埠通信成交”的陋规陈习。在书目中有《外埠函购书籍章程》。
陈乃乾编印《中国书店书目》,又打广告:“海内外学者,如有需要之书而苦不能购得者,请将书名函寄本店,如果本店接到同样需要之函满五十本以上即特别开印。”在金诵清及其子金祖同与陈乃乾的共同经营下,中国书店与全国各地同行建立了广泛的业务交流关系,被业内称为“算得上是上海旧书肆第一家”,成了沪上部分学者交流聚会的场所,在上海滩占一席之地。因而,这本《中国书店书目》显示了其独到的眼光,其中的书籍也非常有特色,分经史子集等书目,每种均列书名、著者、出版年代、册数及价格,极具参考研究价值。在此次露面的《中国书店书目》封面上,周退老还抄写了清代史学家、文学家钱大昕一段话:聊复中之美酒,且往观乎异书,足见周退老对这本书的喜爱,也是对于陈乃乾编撰这本书目最好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