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沪谚熟语印 嫌弃鄙视是“嫌鄙” 待人处事莫做“空” 自家做点“菠菜青团” 竹荪,着条纱网长裙 小辰光挑马兰头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1-03-28

嫌弃鄙视是“嫌鄙”

文/叶世荪

“嫌鄙”也写作“嫌避”,上海话读若“盐边”,就是嫌弃、鄙视、讨厌、看不起的意思。

该词早可见于元代编的《宋史·舆服志》:“(哲宗)进大安辇而皇太后嫌避竟不制造。”说十岁即位的宋哲宗在二十岁时开始有自己主张了,于是引起了“权同听政”的皇太后不满,借车辇发泄情绪。明代凌蒙初的两本《拍案惊奇》中,多次用到这个词。初刻二十四卷:“是必要拣个十全毫无嫌鄙的女婿来嫁他”;二十九卷:“有心嫌鄙了他,越看越觉得寒酸”;二刻十八卷:“宗仁心里毕竟有些嫌鄙春花不足他的意思”。清代《海天鸿雪记》:“倘然陈大人心浪嫌鄙倪待慢,也拜托汤老爷告诉倪声”。清代小说《九尾龟》、《续海上繁华梦》等,也都能见到该词,只是有时写成了“嫌比”。

这种“嫌鄙(避)”的用法,与普通话嫌怨、嫌恶、嫌隙、嫌惎、嫌憎等词相比,分量要轻一些。讨厌但并不憎恶,鄙视也仅避开而已;这是符合上海人处事风格的。因此,这个普通话已经不用了的“嫌鄙(避)”至今仍是上海话中的常用词。《崇明方言词典》:“自家个小囡总管弗会得嫌鄙个”;《上海闲话》:“侬嫌避货色勿好,侬就勿要买”;《上海话大词典》:“我嫌比搿地方勿清爽”。

除了表示讨嫌、不满外,“嫌鄙(避)”还可当作谦辞使用。沪语小说《繁花》:“陶陶摸出信封放到台面上说,这是小意思,请大师不要嫌避多少。”这和三百多年前褚人获在《隋唐演义》中的用法如出一辙:“此物不足供先生清玩,若不嫌鄙,当供奉案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